安寧河谷地(下圖)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區,鄉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 1500米以下的范圍,小部分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的范圍。大中型鄉村聚落多分布在距離河流500—800米的范圍,微型和散戶鄉村聚落多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圍。因微型和散戶鄉村聚落基礎設施較差,當地政府正在動員并資助其村民往大型聚落搬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 安寧河谷地鄉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 1500米以下范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 土地 B . 交通 C . 氣溫 D . 礦產
2 . 微型和散戶鄉村聚落距河較近分布的原因主要是便于( )
A . 用水 B . 防火 C . 捕撈 D . 耕作
1 . A
2 . A
【分析】
1 .
結合材料和等高線圖可知,安寧河谷地鄉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 1500 米以下,主要是由于地形平坦,土地開闊,耕地面積大,能夠發展大中型鄉村聚落且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故影響安寧河谷鄉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故選 A 。
2 .
鄉村聚落生產生活用水都來源河流水,微型和散戶鄉村靠近河流,主要是為了便于取水,故選 A 。
【點睛】
本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相關知識的掌握,試題較簡單,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下圖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單位為 MJ / m 2 ,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完成下列問題。
1 . 圖中 M 日最接近( )
A . 春分日 B . 夏至日
C . 秋分日 D . 冬至日
2 . a 、 b 兩點太陽輻射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為( )
A . 太陽高度 B . 白晝長短
C . 海陸位置 D . 天氣狀況
1 . B
2 . A
【分析】
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1 . 從圖中可以看出為北半球,題干中提到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可知沒有太陽輻射的區域為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并且根據沒有太陽輻射區域的緯度變化規律和范圍變化規律,可知該圖原點處和最右側的日期應為冬至日,依次類推, a 處對應的日期為春分日, M 處對應的日期為夏至日, b 處對應的日期為秋分日,故 B 正確。
2 .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 ① 緯度位置:緯度低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 , 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短 , 被大氣削弱得少 ,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 ② 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 , 由于云層少且薄 ,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陰雨的天氣 , 由于云層厚且多 ,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 ,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弱; ③ 海拔高低:海拔高 , 空氣稀薄 ,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反之,則弱; ④ 日照長短:日照時間長 , 獲得太陽輻射強 , 日照時間短 , 獲得太陽輻射弱 . 夏半年 , 高緯地區白晝時間長 , 彌補太陽高度角低損失的能量 . 故 C 先排除;據上題分析, ab 處都為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等長不存在日照時間長短問題 B 排除,天氣狀況該圖無法判斷 D 排除;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 ab 所處緯度不同而導致太陽高度不同 a 緯度較 b 低,所以太陽直射赤道時離直射緯度近,太陽高度大,被大氣削弱的少,太陽輻射強,故 A 正確。
內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 2019年某日遭遇近10年最強沙塵暴天氣過程,下圖示意阿拉善盟拐子湖氣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米)該日近地面氣象要素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 關于圖中曲線說法正確的是( )
A . ①代表極大風速 B . ②代表能見度 C . ③代表氣溫 D . ④代表氣壓
2 . 沙塵暴最強的時段為( )
A . 8—14時 B . 14—20時 C . 18—24時 D . 22—24時
1 . C
2 . B
【分析】
1 .
春季,受強烈的西北冷空氣影響,風力大,沙塵暴易爆發,伴隨著氣壓升高,氣溫降低等現象。氣溫和氣壓相反,圖中四條曲線中,有相反情況是 ①③ ,根據沙塵暴發送的情況, ③ 代表氣溫、 ① 代表氣壓。沙塵暴后期,風速下降,能見度提高,所以 ② 代表代表極大風速、 ④ 代表能見度。 C 正確, ABD 錯誤,故選 C 。
2 .
由圖可知, 14 點到 20 點左右,氣候要素変化最大,推測這段時間是沙塵暴爆發的主要時期, B 正確, ACD 錯誤,故選 B 。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掌握氣壓和氣溫之間的關系,影響我國的沙塵暴主要為冷鋒過境,伴有大風、氣壓升高,氣溫降低現象,所以先確定氣溫為 ③ ,氣壓為 ① ,根據沙塵暴的過境后風速變小判斷 ② 為風速,沙塵暴過境時能見度先下降后升高,對應 ④ 。
凍土活動層是永凍層(多年凍結)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地表土層。下圖是凍土結構示意圖,圖中 ①、②、③、④表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I、II、III、IV表示工程建設中橋梁立柱埋藏的深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 據圖可知( )
A . ①季節永凍層厚度小 B . ②季節融化層厚度變化大
C . ③季節活動層厚度小 D . ④季節凍結層穩定
2 . ③季節活動層土壤( ??)
A . 含水量小 B . 含水量大 C . 升溫快 D . 降溫慢
3 . 從綜合效益角度考慮,橋梁立柱埋藏深度最合理的是( )
A . I B . II C . III D . IV
1 . B
2 . A
3 . C
【解析】
1 .
據圖可知:永凍層厚度各季節相同, A 錯誤; ②季節融化層厚度變化大, B 正確; ③季節活動層厚度大, C 錯誤; ④季節凍結層變化大, D 錯誤。故選 B 。
2 .
讀圖可知, ①、②、③、④表示夏、秋、冬、春四個季節。③為冬季,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 A 正確、 B 錯誤;冬季,陸地降溫快, C 、 D 錯誤。故選 A 。
3 .
為把凍土層對橋梁的影響降到最小,橋梁立柱應建在永凍層上, A 、 B 錯誤; III 、 IV 均到達永凍層,但與 III 比較, IV 埋藏更深,對技術的要求更高,對材料的消耗量更大,因此 III 最合理。故選 C 。
【點睛】
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答時需認真分析圖文材料。
浙江省某市某中學開展鄉土地理社會調查活動,分別選取了該市旅游、商業、工業、農業四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功能區作為研究對象。下圖為學生繪制的該市四個功能區 2019年人口與經濟狀況統計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1.7萬、5萬、8萬、2萬,圓心位置表示該功能區坐標值,扇形圖表示其人口年齡構成。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 . 圖示四個功能區中,勞動力人均創造的 GDP最高的是
A . 農業區 B . 工業區
C . 商業區 D . 旅游區
2 . 甲功能區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 . 城市化導致勞動力向外轉移 B . 環境優美吸引老人至此養老
C . 經濟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 . 醫療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1 . D
2 . A
【分析】
1 . 旅游、商業、工業、農業四個功能區,產值最高、建設用地比重最大的應該是商業區,對應丁。農業區建設用地比重是最低的是農業區,對應該甲。旅游區與工業區相比,旅游區的建設用地要小于工業區,因此,旅游區對應該乙,工業區對應丙。圖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 1.7 萬、 5 萬、 8 萬、 2 萬,據圖加題中信息,依據不同功能區人口總數、勞動力人口大致比重, GDP 總量,可計算出答案為 D ,旅游區勞動力人均創造的 GDP 最高。故選 D 。
2 . 農業區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原因為年輕勞動力的大量外遷,造老年人口比重增大,答案為 A 。環境優美吸引老人至此養老,比例應該上升, B 錯誤;經濟因素不會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C 錯誤;醫療水平不斷提高 ,使人口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但這影響在其他地區也存在,不是主要原因, D 錯誤。故選 A 。
本卷還有21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懶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