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科學家繪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圖示甲所處的地質時期是( )
A .新生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太古宙
2 .乙所處的地質時期( )
A .魚類開始出現 B .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
C .恐龍從盛行至消失 D .靈長類動物出現
3 .丙所處的地質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當時( )
① 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② 蕨類植物繁盛 ③ 第四紀全球氣候出現冷暖交替變化 ④ 地殼運動劇烈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A????2 . C????3 . D
【解析】 1 .根據圖中信息,甲被子植物發展,說明是新生代, A 正確,古生代是蕨類植物發展, B 錯誤;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發展, C 錯誤;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 D 錯誤,所以選 A 。
2 .根據圖中信息,乙裸子植物發展,為中生代,恐龍從盛行至消失, C 正確;魚類開始出現和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 AB 錯誤;靈長類動物出現,是新生代, D 錯誤,所以選 C 。
3 .根據圖中信息,丙所處的地質時期蕨類植物繁盛,同時這個時期地殼運動劇烈,成為重要的成煤期, ②④ 正確;裸子植物極度興盛,是中生代, ① 錯誤;第四紀全球氣候出現冷暖交替變化,是新生代, ③ 錯誤,綜上所述, D 正確, ABC 錯誤,所以選 D 。
【點睛】地質歷史時期,有兩個成煤期:古生代和中生代。
2018年6月4日,法國巴黎拍賣行Aguttes在埃菲爾鐵塔舉辦拍賣活動,一位法國化石收藏家以200萬歐元價格拍下某塊化石。該化石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 .圖中化石對應生物生存的地質時期是指( )
A .前寒武紀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5 .圖中化石對應生物生存的地質時期被稱為( )
A .爬行動物時代 B .海生脊椎動物時代
C .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D .靈長哺乳動物時代
6 .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分別出現在( )
A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B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 .前寒武紀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5 . A????6 . B
【解析】 4 .化石圖中顯示,該地質時期動物以恐龍為主??铸埛笔⒌臅r代為中生代, C 正確;前寒武紀和古生代恐龍沒有出現, AB 錯誤;新生代恐龍已經滅絕, D 錯誤。故選 C 。
5 .據圖所知,該時期恐龍繁盛,而恐龍屬爬行動物,恐龍繁盛的時代為中生代,因此中生代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A 正確;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是古生代早期, C 錯誤;海生脊椎動物時代是古生代中期, B 錯誤;靈長哺乳動物時代出現在新生代, D 錯誤。故選 A 。
6 .地球歷史上在二疊紀末期和白堊紀末期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對應的時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B 正確, ACD 錯誤。故選 B 。
【點睛】地球的顯生宙從古至今大致經歷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依次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依次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依次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地層是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依據。下圖為某地層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8 .根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 )
A .海生無脊椎動物 → 爬行動物 → 脊椎動物 B .爬行動物 → 海生無脊椎動物 → 脊椎動物
C .海生無脊椎動物 → 脊椎動物 → 爬行動物 D .爬行動物 → 脊椎動物 → 海生無脊椎動物
B????8 . C
【解析】 7 .依據圖中信息分析可知,恐龍繁盛的時期為中生代,其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層,侏羅紀時代的裸子植物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地層, ①② 與題意不符;在生命演化史中,古生代泥盆紀常被稱為 “ 魚類時代 ” ,含有魚類化石的地層屬于古生代地層, ③ 正確;三葉蟲繁盛于早古生代,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屬于古生代地層, ④ 正確。綜合上述分析, ③④ 正確,故選 B 。
8 .圖中具有動物化石的巖層中,圖中 ④ 巖層在最下面,巖層最老,其中化石代表的動物三葉蟲屬于海生無脊椎動物;圖中 ③ 巖層居中,巖層年齡居中,其中化石代表的動物原始魚類屬于水生脊椎動物;圖中 ① 巖層在最上面,巖層最新,其中化石代表的動物恐龍屬于爬行動物。因此根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故選 C 。
【點睛】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中的三條線索: 1 、地質年代變化:太古宙 → 元古宙 → 古生代 → 中生代 → 新生代(可用首字 “ 太元古中新 ” 記憶)。 2 、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 → 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 → 魚類時代 → 兩棲動物時代 → 爬行動物 時代 → 哺乳動物時代 → 人類時代。 3 、植物演化:海生藻類時代 → 陸上孢子植物時代 → 裸子植物時代 → 被子植物時代。
據報道,科學家預計 2023年太陽活動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期。下圖為“1964-2015年我國江淮地區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的相關系數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 )
A .在圖中西南部的相關性最大 B .負相關最大值出現在圖中南部
C .在圖中西北部的相關性最小 D .正相關最大值出現在圖中西部
10 .太陽黑子數達最大值時( )
A .我國江淮地區梅雨強度增大 B .日冕物質拋射強度將減弱
C .我國東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D .無線電短波通信易受干擾
B????10 . D
【解析】 9 .讀圖可知,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在圖中西南部的相關性較小, A 錯誤;負相關最大值出現在圖中南部, B 正確;圖中顯示,在圖中西北部的正相關系數較大,相關性不是最小, C 錯誤;圖中顯示,圖中東北部出現一個正相關系數大于 0.2 的最高值中心,因此正相關最大值出現在圖中東北部, D 錯誤。故選 B 。
10 .太陽黑子數達最大值時,強烈的太陽活動有可能影響地球氣候,圖中顯示,江淮地區梅雨強度與太陽黑子數有些地區呈正相關,有些地區呈負相關,所以不能表明我國江淮地區梅雨強度增大, A 錯誤;太陽黑子數達最大值時,太陽活動增強,日冕物質拋射強度增強, B 錯誤;東北地區處于中緯度,不可能出現極晝現象,且與太陽黑子數多少無關, C 錯誤;太陽黑子數達到最大值時,太陽活動劇烈,高能帶電粒子干擾地球電離層,無線電短波通信易受干擾, D 正確。故選 D 。
【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發射的電磁波會干擾地球的電離層,影響無線短波通訊;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干擾地球磁場,使地球出現 “ 磁暴 ” 現象;同時,高能帶電粒子沖進兩極地區,與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氣相互碰撞,還會出現極光。
2021年12月4日中國出現了日全食奇觀。根據材料及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日全食時,被月球擋住的主要是( )
A . ③—— 光球層 B . ③—— 日冕層 C . ②—— 色球層 D . ①—— 光球層
12 .關于太陽活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太陽活動的周期大約為 21 年 B .太陽黑子和耀斑都發生在 ① 層
C .太陽黑子區域溫度比周圍高 D .太陽黑子增多表明太陽活動劇烈
D????12 . D
【分析】本題以太陽的圈層結構為背景,考查太陽的圈層結構和太陽活動的標志及影響,難度較小。
11 .太陽大氣層結構圖由內而外分別是 ① 光球層、 ② 色球層和 ③ 日冕層,日全食時被擋住的是 ① 光球層, D 正確, ABC 錯誤。故本題選 D 。
12 .太陽活動的代表為太陽黑子和耀斑,活動周期為 11 年, A 錯誤。黑子發生在光球層,也就是 ① 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也就是 ② 層, B 錯誤。太陽黑子的溫度比周圍溫度低,所以表現為黑色,但本身的溫度依然很高, C 錯誤。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黑子增多標志著太陽活動劇烈, D 正確。故本題選 D 。
【點睛】黑子出現在光球層,耀斑出現在色球層,日冕物質拋射出現在日冕層。太陽活動會對地球的氣候、磁場、電離層造成影響。
本卷還有30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zhouyong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