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縣地處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山區面積達95.5%,轄103個村(含6個居委會),是以納西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該縣戶籍人口為23.78萬人,常住人口為22.91萬人。如圖示意L縣自西向東不同區域人口流動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 L 縣政府駐地位于( )
A .甲區 B .乙區 C .丙區 D .丁區
2 . L 縣村域人口流動活躍度東部顯著高于西部,可能是東部( )
A .自然災害較少 B .醫療設施較好 C .人均耕地較少 D .旅游業較發達
B????2 . C
【解析】 1 .縣政府所在地即縣城,經濟發達,流入人口多于流出人口,人口流動強度為正值且最大,由圖可知,乙的人口流動強度最大,故為縣政府所在地, B 正確, ACD 錯誤。故選: B 。
2 .自然災害較少,醫療設施較好,旅游業較發達,人口流動活躍度應該較低, ABD 錯誤;人均耕地較少,人口不斷外流,人口流動活躍度高, C 正確,所以選 C 。
【點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淡水、土壤、礦產、自然災害;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業、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變革。
下圖分別示意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圖甲)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圖示時期該省人口增長的特點是( )
A .總量呈下降態勢 B .人口出現負增長
C .總量呈零增長態勢 D .總量仍呈增長態勢
4 .按聯合國標準,如一地區 ≥60 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 10% 或 ≥65 歲人口達 7% ,則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省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在( )
A . 1990 年以前 B . 1990~2000 年 C . 2000~2004 年 D . 2004 年以后
D????4 . B
【解析】 3 .從圖甲中可知,圖示階段該省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根據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長率,可得出自然增長率是正值,說明人口總量仍在增加,沒有出現人口負增長,排除 A 、 B 、 C , D 正確;故選 D 。
4 .題干中的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65 歲人口達 7%” ,從圖乙中可知, 1990 年以前, 65 歲以上人口的比例是 4.97% ,沒有進入老齡化社會, A 錯誤; 1990 年該省 65 歲以上人口的比例是 5.59% , 2000 年是 7.47% ,說明 1990 ? 2000 年之間,該省進入老齡化社會,排除 C 、 D , B 正確;故選 B 。
【點睛】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說明人口總量仍在增加。
外出進城務工人員,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戰外從業的勞動者。下圖示意 2016年和2021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外出進城務工人員數量相關數據(單位:萬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輸出地 | 2016 年 | 2021 年 | ||||
總數 | 跨省流動 | 省內流動 | 總數 | 跨省流動 | 省內流動 | |
中部地區 | 6290 | 3897 | 2393 | 6320 | 3578 | 2742 |
② | 5350 | 2794 | 2556 | 5582 | 2669 | 2913 |
③ | 4691 | 837 | 3854 | 4636 | 700 | 3936 |
④ | 603 | 138 | 465 | 634 | 183 | 451 |
5 .圖中輸出地 ②③④ 依次表示我國的( ) A .東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 B .東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
C .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東部地區 D .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
6 . 2016 ~ 2021 年我國外出進城務工人員數量減少的是( )
A .總數量 B .跨省流動總數量 C .省內流動總數量 D .各地區跨省流動數量
7 . 2016 ~ 2021 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人員( )
A .就地轉移增加 B .年齡結構年輕化
C .流動距離增大 D .向東部地區流動人數增多
D????6 . B????7 . A
【解析】 5 .結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輸出地 ④ 各項指標數值較小,說明該地總人口較少,應為東北地區;輸出地 ③ 省內流動數值大,跨省流動數值小,應為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 ② 地區的各項指標數值都較大,僅次于中部地區,應為包含省份較多、人口遷移量較大的西部地區,綜上 D 正確, ABC 錯誤。故選 D 。
6 .計算可知, 2016 ~ 2021 年我國外出進城務工人員跨省流動總數量減少, B 正確;但總數量和省內流動總數量增加, AC 錯誤;結合上題判斷出的地區,可看出中部、西部、東部地區跨省流動數量減少,東北地區跨省流動數量增加, D 錯誤。故選 B 。
7 . 2016 ~ 2021 年中、西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人員跨省流動人數減少,省內流動人數增加,說明就地轉移增加,流動距離縮小, A 正確, CD 錯誤;表中信息未能反映出務工人員的年齡結構, B 排除。故選 A 。
【點睛】我國四大經濟區 : 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2018年1月1日,成都市《成都市關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成都市戶籍遷入登記管理辦法(試行)》正式施行,該項政策給予高學歷和緊缺型技術人才直接落戶的優惠。下圖為部分人才落戶遷移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導致中小城市人才遷移的推力是( )
A .生活成本低 B .昂貴的房價 C .發展前景好 D .發展空間狹小
9 .該項政策實施后對成都的主要影響是( )
A .加劇人口老齡化 B .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
C .緩解了住房壓力 D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10 .下列人口遷移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與上圖類似的是( )
A .敘利亞難民大量遷往歐洲 B .三峽庫區工程建設移民
C .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民工到廣東務工 D .邢臺一中學子考取北大讀書
D????9 . B????10 . C
【解析】 8 .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屬于人才遷移的拉力, A 錯。 中小城市的房價沒有成都的房價昂貴,昂貴的房價屬于成都的推力, B 錯。中小城市的發展前景沒有成都好,發展前景好屬于成都的拉力, C 錯。中小城市發展空間狹小,是導致導致中小城市人才遷移的推力, D 對。故選 D 。
9 .該項政策實施后,更多人才在成都落戶,遷入成都的人才多為年輕人,可以緩解成都的老齡化問題, A 錯。人才落戶遷移,利于成都發展信息、技術等高新產業,加快成都的產業結構升級, B 對。人才落戶遷移,產業發展,成都人口增多,加劇了住房壓力, C 錯。成都的城市化水平較高,人才落戶遷移,產業升級,會促進城市化發展,但不會導致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D 錯。故選 B 。
10 .圖中所示的人口遷移主要影響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敘利亞難民大量遷往歐洲的影響因素是戰爭, A 錯;三峽庫區工程建設移民的影響因素是國家政策調整, B 錯;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民工到廣東務工的影響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C 對;邢臺一中學子考取北大讀書的影響因素的教育, D 錯。故選 C 。
【點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 、自然環境因素 : 氣候、淡水、土壤、礦產等; 2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 3 、政治因素:政策、社會變革、戰爭等。
人口零增長是人口增減處于平衡狀態的指標。下圖示意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實現人口 “零增長”的時間(含預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有關我國 “ 人口零增長 ” 敘述,正確的是( )
A .與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密不可分 B .經濟發達地區早于欠發達地區
C .意味著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 .導致就業壓力加大
12 .針對我國 “ 人口零增長 ” 可能引發的人口問題,可采取的應對措施是( )
A .繼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B .大量吸納移民,彌補勞動力的不足
C .放開生育政策,鼓勵生育 D .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13 .北京和河北進入 “ 零增長 ” 的時間明顯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北京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小 B .河北省有人口大量遷出
C .城市化水平不同 D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A????12 . A????13 . D
【解析】 11 .據圖可知,廣東為經濟發達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經濟欠發達,但是廣東人口零增長出現的時間要比遼寧、吉林、黑龍江晚, B 錯誤;人口零增長出現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影響, A 正確;人口零增長是指人口增減處于平衡狀態,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與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有關,并不能說明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 錯誤; “ 人口零增長 ” 出現的早晚與人口數量無關,人口零增長,就業機會會増多,就業壓力減小, D 錯誤。故選 A 。
12 . “ 人口零增長 ” 說明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由于我國人口總量大,人口老齡化嚴重,因此應繼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保障體系, A 正確。吸納移民和鼓勵生育都會加大人口數量,使社會資源壓力加大, BC 錯,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會導致資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D 錯誤,故選 A 。
13 .讀圖可知,北京人口零增長出現的時間要比河北早,主要是因為北京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們受教育程度高,思想觀念的轉變及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等,導致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人口出現零增長的時間比河北早, D 正確。北京平均年齡小,會使出生率增加,零增長推遲, A 錯誤;河北省人口遷出不會導致其零增長推遲, B 錯誤;城市化水平不同不會直接影響零增長的時間, C 錯誤,故選 D 。
【點睛】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 1 )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是造成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 2 )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 3 )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和通訊發展;( 4 )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中心改變;( 5 )社會文化:文化教育的發展、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種族差異。
本卷還有30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liuyzhou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