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組
羅弗敦群島位于挪威北部( 68°N附近),捕魚為島上居民主要經濟活動。下圖為“羅弗敦群島聚落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許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撐,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這樣建造主要是為了( )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 .擴展用地,抵御強風
C .穩固地基,承受積雪 D .減少潮濕,保暖防寒
2 .島上搭建了許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 .風干海魚 B .晾曬衣物 C .堆放薪柴 D .圈養牲畜
3 .該島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是( )
A .林海 B .冰川 C .雪原 D .極光
B ???2 . A ???3 . D
【解析】 1 .由圖可知,該地地勢起伏大,平地狹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撐目的主要擴展平整的用地空間,由材料知該區域為島嶼,四面環海,風力強勁,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目的為了抵御強風,防止強風掀翻屋頂。故 B 正確;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對防御海浪,便于出行關系不大,故 A 錯誤;減少屋頂積雪的承受,應將增加屋頂坡度,與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無關,故 C 錯誤;保暖防寒與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無關,故 D 錯誤。故選 B 。
2 .由材料可知島上居民主要經濟活動為捕魚,搭建許多木架主要是用來晾曬魚干,故 A 正確;晾曬衣物不會搭建許多木架,故 B 錯誤,由圖中木架的形狀,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來堆放薪柴、圈養牲畜的。故 CD 錯誤。故選 A 。
3 .羅弗敦群島位于挪威北部( 68°N 附近)北極圈以內,有極光現象,是該地區比較獨特的旅游資源,故該島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是極光,故 D 正確;林海、冰川、雪原在較低緯度的區域也有,不是該地區獨特的旅游資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故 ABC 錯誤。故答案選 D 。
【點睛】羅弗敦群島,是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島。面積 1425 平方公里。南北延伸約 111 公里,同大陸相距 1.6―80 公里,中隔韋斯特灣。人口 2.7 萬。島間海峽流水湍急。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較溫和。島上多沼澤、山丘,最高峰 1161 米。四周海域盛產鱈魚、鯡魚,捕撈后多制成魚干和熏魚。
國際空間站距地面約 420km,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臻g站反射陽光,在一定條件下,人們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下圖為“國際空間站某時段軌跡和某時刻位置示意圖”,圖中陰影表示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 .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 )
A . 15 分鐘 B . 30 分鐘 C . 45 分鐘 D . 60 分鐘
5 .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是( )
A . 9 : 40 B . 10 : 10 C . 10 : 40 D . 11 : 10
6 .空間站從圖示位置飛行 1 小時,在這期間能看到空間站的地點是( )
A .圣地亞哥 B .卡馬國 C .馬維爾拉 D .上海
C ???5 . C ???6 . C
【解析】 4 .由圖可知北京與國際空間站經度大致相差 180° ,所以國際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是大致繞地球旋轉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每 90 分鐘環繞地球一周,所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 45 分鐘。故 C 正確 ABD 錯誤。故答案選 C 。
5 .由下圖可知圖中 A 點與 120°E 相距約為 60° , A 點為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則 A 點地方時為 6 時,則北京時間此時約為 10 : 00 ,結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為 10 : 45 ,故 C 正確 ABD 錯誤。故答案選 C 。
6 .據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 90 分鐘環繞地球 1 周,則 1 小時可繞行 2/3 的路程,空間站到達卡馬國上空時,正值該地黑夜,國際空間站與地面較近,此時無法反射到太陽光,不能被肉眼觀察到,排除 B 。到達馬維爾拉上空時,正處于黎明,人們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空間站, C 符合題意;空間站約 90 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從圖示位置飛行 1 小時,不會經過圣地亞哥,排除 A ;當國際空間經過上海時,為白晝,由于太陽光線太強,可能用肉眼無法看見,排除 D 。故答案選 C 。
【點睛】無論是國際空間站還是中國空間站,運行軌道都不在赤道正上方,而是與赤道存在傾角,國際空間站與赤道傾角為 51.64 度。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出現降溫。下圖為“冷空氣影響期間降溫范圍及31日地面天氣形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影響圖中降溫區分布特點的因素是( )
A .海陸位置 B .地形格局 C .植被覆蓋 D .洋流性質
8 .因受暖鋒影響, 31 日最可能的降水區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 31 日已移向(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墨西哥灣
B ???8 . D ???9 . B
【解析】 7 .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美大陸地形西側是世界最長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脈,圖示區域中東側是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間是廣闊的中央大平原,材料顯示該時段北美受冷空氣的影響,出現圖示降溫的區域為中央大平原區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響,導致降溫區分布狀況,故 B 正確;海陸位置影響,應該是沿海和內陸的差異,一般呈現遞增或遞減,但圖示區域不是,故 A 錯誤;北美大陸中,美國的中部和東部植被覆蓋率都較高,故 C 錯誤;洋流性質影響海洋沿岸地區,但是圖示區域降溫不是沿海,故 D 錯誤。答案選擇 B 。
8 .觀察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出現鋒面氣旋,北半球氣旋呈逆時針輻合運動,在低壓中心西側槽線上,受來自北面冷空氣的影響,甲、乙、丙三附近均形成冷鋒, ABC 與題意不符;丁處位于低壓中心東側槽線附近,南面暖氣團主動向北面冷氣團推進形成暖鋒,暖鋒是鋒前降雨,丁位于鋒前,若是水汽足夠,最有可能發生降水, D 正確。故答案選擇 D 。
9 .受高空引導氣流的影響,在反氣旋與鋒面氣旋活動頻繁的中緯度地區,反氣旋和鋒面天氣系統常表現為自西向東的移動趨勢(由于大陸冬季冷高壓的存在,反氣旋常自西北向東南移動),因此造成 3 月 25—30 日降溫的天氣系統,由北美大陸北部向位于東南的大西洋移動。故選 B 。
【點睛】冷鋒過境特點:冷鋒過境前:由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天氣晴朗、氣壓較低;過境時:大風、降溫、陰雨(降水集中在鋒后,鋒前也有);冷鋒過境后:由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天氣逐漸轉晴。
布蘭德山位于非洲納米比亞北部,是典型的花崗巖山體。下圖為 “布蘭德山及周邊區域地質地貌遙感影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布蘭德山花崗巖巖體的成因是( )
A .火山噴發 B .沉積作用 C .變質作用 D .巖漿侵入
11 .布蘭德山山體高聳的主要原因是( )
A .差異侵蝕 B .化學溶蝕 C .河流侵蝕 D .風力侵蝕
12 .與布蘭德山花崗巖巖體年齡最接近的是( )
A .花崗巖區 B .變質巖區 C .沉積巖區 D .接觸變質巖區
D ???11 . A ???12 . D
【解析】 10 .閱讀材料可知,花崗巖是布蘭德山的典型巖石,根據所學知識花崗巖屬于深層巖漿侵入冷卻凝固的巖石,故 D 正確;火山噴發冷卻凝固形成的是玄武巖,故 A 錯誤;沉積作用形成的是沉積巖,故 B 錯誤;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有片麻巖、大理巖等,不會形成花崗巖,故 C 錯誤。答案選擇 D 。
11 .觀察圖中信息可知,布蘭德山的山體海拔較高,四周的地勢較低,主要是由于周圍的巖層屬于花崗巖區、變質巖區和沉積巖區,其巖石堅硬程度較弱,易被侵蝕,而花崗巖山體為主的布蘭德山巖石較為堅硬,不易被侵蝕,從而山體高聳,因此主要原因是差異侵蝕,故 A 正確;溶蝕作用一般發生在石灰巖分布區域,故 B 錯誤;圖示區域內的河流較少,河流侵蝕一般呈現的是峽谷等地形,故 C 錯誤;風力侵蝕作用強烈區域,地勢越高,侵蝕越強,故 D 錯誤。答案選擇 A 。
12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布蘭德山花崗巖屬于巖漿侵入型巖石,花崗巖區地勢較低,距離布蘭德山有一定距離,形成的年齡相近,但與布蘭德山最近接的接觸變質巖區緊靠布蘭德山花崗巖體,是在巖漿侵入時,高溫作用形成的變質巖,因此時間最為接近,故 A 錯誤, D 正確;變質巖區的變質作用于布蘭德山花崗巖形成時間區別較大,原因是距離較遠,其地勢較低,故 B 錯誤;沉積巖的形成是通過時間逐漸推移形成的,不可能和布蘭德山花崗巖形成時間接近,故 C 錯誤。答案選擇 D 。
【點睛】巖漿巖就是直接由巖漿形成的巖石,指由地球深處的巖漿侵入地殼內或噴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 火山巖 ) 。
沉積巖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指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復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的分類比較復雜,一般可按沉積物質分為母巖風化沉積、火山碎屑沉積和生物遺體沉積。沉積巖主要包括有石灰巖、砂巖、頁巖等。
變質巖是經歷過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指地殼中原有的巖石受構造運動、巖漿活動或地殼內熱流變化等內應力影響,使其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正變質巖和負變質巖。
水豐水庫位于鴨綠江上,發電為其主要功能。綠江村位于庫尾的一個半島上,該村形成了季節性淹沒的 “水沒地”景觀。下圖為“綠江村‘水沒地’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照片中河流對岸裸露帶形成的原因是( )
A .岸坡崩塌 B .開山采石 C .水位漲落 D .崖壁貧瘠
14 .與圖中 L 線高程接近的地點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下列月份中,該村 “ 水沒地 ” 淹沒在水下面積最大的一般是( )
A . 2 月 B . 5 月 C . 7 月 D . 10 月
C ???14 . C ???15 . D
【解析】 13 .根據材料信息 “ 水豐水庫位于鴨綠江上,發電為其主要功能。綠江村位于庫尾的一個半島上,該村形成了季節性淹沒的 ‘ 水沒地 ’ 景觀 ” 可知,該地位于河流沿岸,河流水位會發生季節性的漲落,所以位于河流沿岸的山體會因為河流季節性漲落而出現季節性出露的裸露巖層, C 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河流對岸巖層完整,沒有出現岸坡崩塌、開山采石的活動, AB 錯誤;崖壁貧瘠不會只導致巖壁下部裸露, D 錯誤。所以選 C 。
14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 L 線以下為季節性裸露巖壁,所以 L 線應為河流豐水期最高水位線,此時河流處于低水位,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處此時位于河流沿岸,接近低水位, A 錯誤; 乙位于耕地遠離河流的一側,不會出現季節性 “ 水沒地 ” 現象, B 錯誤;丙位于住宅與耕地之間,丁海拔高度高于住宅,居民的房屋一般建在河流最高水位線之上,所以應為丙, D 錯誤, C 正確。所以選 C 。
15 .材料信息表明,水豐水庫位于鴨綠江上游,主要功能為發電,鴨綠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 7-8 月,我國鋒面雨帶移動到華北和東北,故夏汛為其主要汛期,汛期時水位高漲,我國夏季風 10 月份徹底退出大陸,之后由冬季風影響,冬季風干冷性質,缺乏降水,此時大氣降水幾乎停止,水庫 “ 蓄水量 ” 達到了最大值, “ 水沒地 ” 淹沒在水下的面積也達到了最大, D 符合題意,排除 ABC 。故選 D 。
【點睛】綠江村,地處中國東北遼寧丹東境內,東臨集安,南近朝鮮,再加上美麗的鴨綠江和渾江在這里匯合,的確是個 “ 一眼看兩江,一腳踏三界 ” 的好地方。在枯水季節,村民們便在江中灘地上種上農作物,等到雨水充沛漫過灘地,由于雨水淹沒的莊稼程度不同,便形成大小不一的江中綠島,這便是 “ 水沒地 ” 景觀。
本卷還有6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晨曦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