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緣某國 1965—2005年間的城鎮化發展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下列關于該國 1965—2005 年間城鎮化發展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第一產業產值高 B .第一產業從業人口比重低
C .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增速快 D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
2 .該國該時期( )
A .工業基礎雄厚 B .服務業水平高 C .就業機會充足 D .農業生產落后
D ???2 . D
【解析】 1 .由圖可知,二三產業產值占比接近 80% ,但是多年來變化情況基本穩定在 80% 左右, C 錯誤。由材料無法得出三個產業的具體產值,也無法得出第一產業的產值, A 錯誤。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多年來沒有超過 40% ,所以推測第一產業從業人口比重超過 60% , B 錯誤。城鎮化率在多年間穩定上升,但沒有超過 40% ,所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 D 正確。
2 .該國該時期第一產業比重較高,城鎮化率不高,說明此時工業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也不高,推測仍處于發展的早期,缺乏技術支持,農業生產水平較差, D 正確, AB 錯誤。就業機會多是由二三產業提供,如果二三產業比重不高,則說明就業機會不是很充足, C 錯誤。故選 D 。
【點睛】工業發展帶來的好處: 1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調整了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變為第二產業); 2 、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 、增加就業,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 4 、促進該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治理吐魯番風沙的過程中,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克服各種困難,建設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引種和收集荒漠區的植物,開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氣候等原因引種失敗外,目前已成功引種栽培 500多種植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 )
A .大風 B .嚴寒 C .干旱 D .雨雪
4 .引種栽培失敗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
A .哈薩克斯坦 B .沙特阿拉伯 C .阿根廷 D .蒙古
5 .建設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主要目的是( )
① 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進荒漠化防治 ② 繁殖培育觀賞植物,發展沙漠旅游業
③ 繁殖培育藥用植物,發展沙漠產業 ④ 提取抗病耐寒基因,豐富青藏地區作物品種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A ???4 . B ???5 . A
【解析】 3 .吐魯番風沙危害嚴重,尤其是春季,逢春季,吐魯番便風沙肆虐,給農業造成嚴重危害,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遭遇大風天氣, A 正確;嚴寒 、干旱 、雨雪不容易在春季出現, B 、 C 、 D 錯誤。故選 A 。
4 .由材料 “ 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氣候等原因引種失敗外 ” 可知,如果引種氣候相似地區的作物,則不會因氣候因子失敗,哈薩克斯坦 、 阿根廷、 蒙古與吐魯番地區有相似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沙特阿拉伯是熱帶沙漠氣候,與吐魯番氣候差異較大,引種不易成功, B 正確, A 、 C 、 D 錯誤。故選 B 。
5 .建設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主要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進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藥用植物,發展沙漠產業, ①③ 正確;發展沙漠旅游業主要是針對沙漠景觀,不需要大力培育觀賞植物, ② 錯誤;提取抗病耐寒基因,豐富青藏地區作物品種不適合在該沙漠種植園進行,該種植園,引種和收集荒漠區的植物,開展繁殖培育工作, ④ 錯誤;故選 A 。
【點睛】新疆吐魯番市風沙危害嚴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到這里治理風沙,建設了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通過野外引種、繁育培植,植物園里的物種逐漸豐富。目前,植物園里生長著 500 多種耐鹽、耐旱的荒漠植物,為防風治沙工作提供了支持。
下圖為 2022年4月20日20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據圖,此時( )
A .甲地大風降溫 B .乙地北風勁吹 C .丙地陰雨連綿 D .丁地風大浪高
7 . 4 月 21 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浮塵升空的動力來源是( )
A .冷鋒 B .反氣旋 C .低壓 D .西北風
A ???7 . C
【解析】 6 .由等壓線圖可以看出甲地等壓線密集,風力大,結合氣壓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風,為冷氣團,且位于冷鋒鋒后附近,所以有大風降溫天氣,故 A 正確;結合等壓線分布可知乙處吹偏南風,故 B 錯誤;丙地位于高壓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故 C 錯誤;丁地等壓線稀疏,風浪小,故 D 錯誤。故答案選 A 。
7 . 4 月 21 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說明 4 月 21 日北京氣流以上升為主。而冷鋒天氣是由偏北風形成的,以大氣水平運動為主,故 AD 錯誤;反氣旋控制時氣流以下沉為主,故 B 錯誤;低壓控制時,氣流以上升為主,故 C 正確。故答案選 C 。
【點睛】鋒面在移動過程中,冷氣團起主導作用,推動鋒面向暖氣團一側移動,這種鋒面稱為冷鋒。冷鋒過境后,冷氣團占據了原來暖氣團所在的位置,冷鋒過境后 , 氣溫下降 , 氣壓上升 , 天氣多轉晴好。
在阿爾卑斯山脈南側某些狹窄、少風的河谷上,分布著一種獨特的石頂泥柱景觀(下圖)。它是由夾雜石塊的堆積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堅固的泥土組成,高度多在 6—30米之間,其頂端蓋有一個石塊,往往頂端石塊越大,泥柱越高。表層無石塊覆蓋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蝕,難以形成泥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石頂泥柱的石塊在其形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減弱( )
A .風力侵蝕 B .流水侵蝕 C .冰川侵蝕 D .雨水侵蝕
9 .最有可能破壞此地石頂泥柱景觀的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水 D .蟲蛀
D ???9 . B
【解析】 8 .其頂端蓋有一個石塊,往往頂端石塊越大,泥柱越高。表層無石塊覆蓋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蝕,難以形成泥柱。由此可知,頂部的石塊主要減弱了來自于頂部的垂直于地面的侵蝕作用,故 D 正確。而風力侵蝕、冰川侵蝕、流水侵蝕與地面相平,故 ABC 錯誤。故答案選 D 。
9 .該地區地處板塊的交界處,位于火山地震帶上,多地震,所以此地的石頂泥柱易受到地震的破壞,故 B 正確;此地位于阿爾卑斯山南側,位于寒潮背風坡,寒潮影響小,故 A 錯誤。該地貌主要分布于狹窄的山谷,受水面積小,難以形成洪水,故 C 錯誤;蟲蛀對石頂泥柱有破壞,但不是破壞最嚴重的。故 D 錯誤。故答案選 B 。
【點睛】外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 表現形式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積成巖五種方式。在板塊的邊界處,多火山地震 ; 在板塊內部,地殼運動不活躍。
1909年5月,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水師官兵乘伏波艦、琛航艦巡查南海諸島。在今三沙市西沙區測繪地圖,勘察島嶼,勒石豎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島(16°27′N,111°42′E)以琛航艦命名。李準灘(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區,是為了紀念李準當年巡查南海諸島而命名(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一年內李準灘的正午太陽高度與琛航島相比,正確的是( )
A .夏至日都達到最大值 B .始終大于琛航島
C .冬至日都達到最小值 D .達到 90° 的次數多
11 .依據所學地理知識推斷( )
A .琛航島的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比李準灘大 B .琛航島與李準灘的直線距離約 1200 千米
C .李準灘較琛航島更易受臺風影響 D .李準灘附近海域表層海水鹽度較琛航島高
C ???11 . A
【解析】 10 .兩地處于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太陽直射當地緯線的時候,并不是夏至日, A 錯誤。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由于李準灘的緯度較低,李準灘的正午太陽高度比琛航島要低, B 錯誤。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兩地都屬于北半球,所以冬至日都達到最小值, C 正確。兩地每年都有兩次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 90° 的次數一樣多, D 錯誤。故選 C 。
11 .琛航島的緯度比李準灘的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比李準灘的大, A 正確。琛航島與李準灘之間相差大約 10 個緯度,經度大致接近,所以推測兩地直線距離大約 1110km ,尚未達到 1200km , B 錯誤。李準灘靠近赤道無風帶,臺風不易形成, C 錯誤。李準灘附近海域由于受到赤道低壓帶影響較多,降水多,表層海水鹽度較低, D 錯誤。故選 A 。
【點睛】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
本卷還有6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沈菲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