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企業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廣泛,中小型企業是海外投資的主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截至 2018 年底,中國制造業企業海外子公司近半數分布在歐盟國家。這些企業在歐盟國家投資主要考慮當地( )
① 原材料豐富
② 市場開放
③ 經濟發達
④ 勞動力充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中小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優勢有( )
① 大多為民營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強
② 研發資金雄厚,創新能力較強
③ 更好服務小市場,滿足多樣化需求
④ 管理人員較少,管理成本較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B ???2 . D
【解析】 1 .歐盟為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規模大,原材料需求大,人口增長緩慢,多個國家長期呈負增長,因此一般情況下當地原材料和勞動力數量不具有突出優勢,不會是中國制造業企業海外子公司在歐盟國家投資主要考慮因素, ① 、 ④ 不符合題意;歐盟具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市場開放程度較高,有利于中國制造業企業進入投資生產, ② 符合題意;歐盟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量大,中國制造業企業進入投資可以拓展市場, ③ 符合題意。綜上所述, B 符合題意,排除 ACD 。故選 B 。
2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中小型企業組織生產更加靈活,更好服務小市場,可以滿足多樣化需求、個性化需求,具有明顯優勢, ③ 符合題意;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大,管理人員較少,管理成本應遠低于大型企業,具有明顯優勢, ④ 符合題意;中小企業資金、技術勢力較弱,因此抵御風險能力可能不強, ① 不符合題意;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大,融資能力較弱,技術投入較少,因此一般不具有研發資金雄厚,創新能力較強的特征, ② 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 D 符合題意,排除 ABC 。故選 D 。
【點睛】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原料、動力(能源)、土地和水、市場、交通、勞動力和技術、環境、政策和基礎等。
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 “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圖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 .氣候 B .植被 C .河流 D .土壤
4 .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是( )
A .地形封閉 B .聚居民族多 C .交通便利 D .經濟實力強
5 .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 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
② 河流眾多水量大,季節變化小
③ 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
④ 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C ???4 . D ???5 . C
【解析】 3 .讀圖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地大多臨近河流,且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條件對體育非遺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 C 符合題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內氣候、植被、土壤差別不大,不是影響體育非遺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 ABD 。故選 C 。
4 .材料信息表明,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進入體育非遺名錄除了存在有特色的傳統民間體育活動外,還需要有經濟勢力進行挖掘、保護、申報,與其它地區相比,長沙市經濟實力強,對體育非遺挖掘、保護、申報能力強,這是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 D 符合題意;長沙處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區,地形并不封閉,不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排除 AB ;長沙交通便利,對外聯系活躍,有可能不利于傳統文化的保留,排除 C 。故選 D 。
5 .當地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以種植業為主,對水源的要求較高,而當地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集中且年際變化大,因此多旱澇災害,材料信息表明,龍常被先民視作 “ 雨水之神 " ,因此當地先民祈求 “ 雨水之神 " ,希望風調雨順,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圖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 ① 、 ④ 符合題意, ② 不符合題意;當地先民們往往靠天吃飯,而當地氣候變化大,常出現旱、澇災害,因此當地先民們的生活并不穩定安逸,如果生活穩定安逸,也無需要祈求 “ 雨水之神 " , ③ 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 C 符合題意,排除 ABD 。故選 C 。
【點睛】我國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且年際變化大,使得旱澇災害頻發。有的年份夏季風(副高勢力)偏弱,雨帶就長時間滯留在江淮地區,易造成江淮地區洪澇災害,而北方地區則會發生干旱,即南澇北旱;有的年份夏季風(副高勢力)偏強,鋒面雨帶北躍時間提前,我國北方地區就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南方則易出現干旱,即北澇南旱。
某地(下左圖)位于太行山南段東麓,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易發山洪。為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西北 —東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間格局(下右圖),體現了當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該地易發山洪,主要是因為( )
A .水流匯集快 B .年降水量豐富 C .河道較彎曲 D .地質條件復雜
7 .從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測該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 . a 處 B . b 處 C . c 處 D . d 處
8 .該地形成的 “ 山 — 林 — 田 — 村 — 水 ” 空間格局有利于當地( )
① 降低暴雨的頻率
②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③ 抑制土壤鹽堿化
④ 減輕山洪帶來的危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A ???7 . A ???8 . C
【解析】 6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暴雨時地表徑流匯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從而形成山洪, A 符合題意;該地位于北方地區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發山洪,排除 B ;該地河流為山區河流,河道彎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發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 C ;地質條件復雜與易發山洪直接關系不大,排除 D 。故選 A 。
7 .從方便取水的角度來看,聚落應接近河流,圖中 d 區離河流較遠,不應是該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 D ;在 a 、 b 、 c 三個地點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區分應從防洪角度分析, b 、 c 兩地臨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響, a 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響較小,因此 a 地應是該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 BC , A 符合題意。故選 A 。
8 .該地形成的 “ 山 — 林 — 田 — 村 — 水 ” 空間格局,可以有效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當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且減輕山洪帶來的危害, ② 、 ④ 正確;暴雨主要由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決定,該空間格局不會降低暴雨的頻率, ① 錯誤;該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難接近地表,因此當地土壤鹽堿化并不明顯,因此該空間格局對抑制土壤鹽堿化作用不明顯, ③ 錯誤。綜上所述, C 符合題意,排除 ABD 。故選 C 。
【點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巖石層。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
根據關鍵區域(虛線框內)風場輻合情況,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可分為三類。下圖示意三類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及其 850百帕等壓面上≥4m/s的風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與北風輻合型相比,南風輻合型關鍵區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 .雨區范圍更大 B .冷空氣勢力更強
C .水汽量更充足 D .地形阻擋更明顯
10 .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的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 )
A .低溫雨雪頻發 B .土壤侵蝕加劇 C .河流入汛提前 D .晝夜溫差增大
C ???10 . B
【解析】 9 .讀圖可知,北風輻合型氣流來自陸地,而南風輻合型氣流主要來自海洋,因此氣流帶來的水汽差異明顯,后者帶來的水汽更充足,因此關鍵區域降水更多, C 符合題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與雨區范圍大小無關,排除 A ;圖中可以看出,與北風輻合型相比,南風輻合型在關鍵區域以偏南風為主,冷空氣勢力并不強,排除 B ;當地地形并不會有短時間的變化,因此排除 D 。故選 C 。
10 .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的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會出現降雨天氣,雨水到達地表形成地表徑流,地表徑流對土壤具有明顯侵蝕作用,因此土壤侵蝕加劇, B 符合題意;圖中顯示,該類型鋒面在廣東北部以偏南風為主,相對比較溫暖,因此當地出現低溫雨雪的頻率并不高,排除 A ;當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類鋒面出現在冬季,降水強度和持續時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 C ;受鋒面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會出現陰雨天氣,云層加厚,大氣的削弱和保溫作用增強,因此晝夜溫差會減小,排除 D 。故選 B 。
【點睛】華南準靜止鋒主要活動于南嶺山脈或南海地區,一年四季都可見到,但多出現于冬、春兩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強,春夏季可發生暴雨,持續數天,甚至 10 天以上。華南準靜止鋒的位置,隨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冬半年,鋒面北側冷高壓勢力強大,鋒區位置偏南;夏半年,鋒面南側副熱帶高壓勢力強大,使鋒區位置偏北。
我國西北某內流河下游河岸地帶發育著荒漠植物群落,胡楊為主要建群種,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 3~4米。下表反映該植物群落屬性及影響因子隨離河岸距離增加的變化情況(其中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離河岸距離(m) | 群落屬性 | 影響因子 | ||||
群落結構 | 群落蓋度(%) | 海拔(m) |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容重(g/cm3) | 土壤電導率(mS/cm) | |
50 | 喬—灌—草 | 30.33 | 916 | 5.73 | 1.41 | 0.36 |
200 | 喬—灌—草 | 34.00 | 917 | 5.04 | 1.50 | 0.59 |
350 | 喬—灌—草 | 40.33 | 914 | 4.42 | 1.50 | 0.37 |
500 | 喬—灌—草 | 46.67 | 914 | 18.51 | 1.41 | 2.56 |
650 | 喬—灌—草 | 74.33 | 913 | 19.27 | 1.37 | 0.40 |
800 | 喬—灌—草 | 68.67 | 913 | 15.23 | 1.38 | 1.02 |
950 | 喬—草 | 45.00 | 912 | 7.78 | 1.40 | 0.50 |
1100 | 喬—草 | 40.33 | 916 | 3.06 | 1.58 | 0.66 |
1250 | 喬—草 | 34.33 | 915 | 2.32 | 1.62 | 1.98 |
11 .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 )
① 海拔
② 土壤含水量
③ 土壤有機質含量
④ 土壤含鹽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2 .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主要得益于( )
A .胡楊涵養水源 B .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
C .地下水埋深淺 D .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
13 .在離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土壤有機質減少 B .喬木與灌木水分競爭
C .土壤含鹽量增加 D .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
B ???12 . A ???13 . B
【解析】 11 .讀表可知,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群落蓋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變化規律不明顯,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電導率變化規律不明顯,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因此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鹽量變化規律不明顯,由此可知,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即 ② 、 ③ 符合題意, ① 、 ④ 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 B 符合題意,排除 ACD 。故選 B 。
12 .材料信息表明,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 3 ~ 4 米,淺根系草本植物很難直接獲得地下水,但該地胡楊為主要建群種,具有較強的涵養水源作用,從而為淺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 A 符合題意,排除 C ;草本植物根系較淺,因此水分競爭力并不強,排除 B ;該區域地下水較深,鹽堿化現象并不嚴重,因此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不是廣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 D 。故選 A 。
13 .干旱地區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決于水分水源條件,由于喬木與灌木的根系較深,在缺水地區存在明顯的水分競爭狀況,由喬木比灌木水分競爭能力更強,使得在離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 B 符合題意;草本根系較淺,與灌木的水分競爭中,灌木競爭能力更強,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的結果,排除 D ;在離河岸 950 米到 1250 米的地段,喬木與草本植物均能生長,因此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含鹽量增加不是導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 AC 。故選 B 。
【點睛】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是依靠植物本身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而維持的。植物的生長依賴于環境條件,因此,環境條件影響著植物的分布,植物對于生長的環境有明顯的指示作用。氣候和土壤是對植物生長影響最大的環境條件。植物生長必須有一定的熱量、光照和水分,這主要取決于氣候狀況;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主要取決于土壤。
本卷還有6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丁占領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