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并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等因素影響。(備注:戶籍人口就是指有該地區身份證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在該地區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戶籍長期在外地的人口),以及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
(1) 歸納對比 1990 年以來上海市兩種人口數量變化的特征。
(2) 分別說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變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 分析外來人口對上海城市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1) 常住人口數量不斷增多,戶籍人口變化不大。
(2) 常住人口數量不斷增多的原因是外來常住人口不斷增加;戶籍人口變化不大的原因是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呈負增長)(低低低人口增長模式)。
(3) 積極影響:彌補了上海市勞動力不足;緩解了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繁榮),增加了市場需求、拉動了消費。帶來的問題:人地矛盾加劇,環境破壞嚴重,加大了就業、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壓力,失業現象加劇,增加了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管理的難度。
【分析】本大題以人口變化相關圖文為材料設置三道試題,涉及人口數量變化的特征描述、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人口遷移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核心素養。
【詳解】( 1 )由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數量圖可知, 1990 年以來常住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但戶籍人口變化不大。
( 2 )由已學知識可知,上海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吸引不少外來人口,使常住人口增多;由上海市近年來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圖可知,上海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甚至出現負增長現象(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所以戶籍人口變化不大。
( 3 )積極影響表現在上海經濟發達,工業、企業眾多,需要大量勞動力,但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甚至出現負增長現象,出現勞動力不足,人口老齡化問題,外來人口彌補了上海市勞動力不足,緩解了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繁榮),增加了市場需求、拉動了消費。帶來的問題表現在外來人口過多使人地矛盾加劇,增加基礎設施壓力,使環境破壞嚴重,加大了就業、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壓力,失業現象加劇,外來人口過多,不便于管理,增加了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管理的難度。
人口的自然增長涉及概念:
1.人口: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區域、一定社會制度下,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有生命個體的社會群體。
2.人口出生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出生的存活嬰兒在該國或該地區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人口出生率=同期存活嬰兒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x 100%
3.人口死亡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死亡人數在該國或該地區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x 100%
4.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同期平均總人n數之比,計算公式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