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的密度與高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表為某城市 1992年和2008年距市中心不同距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單位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距市中心距離時間 | 0-1km | 1-3km | 3-5km | 5-12km |
1992年 | 29.6 | 20.3 | 8.7 | 未統計 |
2008年 | 38.4 | 22.5 | 29.7 | 10.1 |
4 . 1992 年城市建筑高度隨距市中心距離而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的通達度 B .環境質量 C .建筑技術水平 D .地價水平
5 . 2008 年距城市中心 3 ~ 5Km 地區,城市功能區逐漸發展為( )
A .商業用地 B .居住用地 C .工業用地 D .行政用地
D????5 . B
【解析】 4 .該城市在距市中心 0~1km 范圍內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中心區地價最高,高層建筑可以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的土地成本, D 正確;交通通達度最高是地價高的原因之一,不是城市建筑高度隨距市中心距離而變化的主要原因, A 錯誤;環境質量對建筑物高度無影響, B 錯誤;建筑技術水平與城市建筑高度隨距市中心距離而變化無關, C 錯誤。故選 D 。
5 .依據表中建筑物的高度及與市中心的距離可判定: 0-1km 為商業區, 1-3km 為住宅區, 3-5km 為工業區。 2008 年距城市中心 3 ~ 5km 地區的建筑物高度大幅提升,所以其調整方案最可能是工業用地調整為居住用地, B 正確;商業用地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處,一般不會由工業用地轉化而來, A 錯誤;建筑物用地性質不變,建筑物高度應變化不大, C 錯誤;行政用地一般位于城市中心, D 錯誤。故選 B 。
【點睛】城市功能分區是因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需求相同,導致同一類活動在城市空間上集聚而成。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① 住宅區: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② 商業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 ③ 工業區: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