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8 世紀中葉之前,世界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____ ,不到 2% 。自 18 世紀中葉開始,歐美各國相繼經歷了 ____ ,城鎮化開始加快發展。在 19 世紀的 100 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 70% ,城鎮人口增加了 340% , 1900 年世界城鎮人口比例提高到 13.3% 。 20 世紀以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 ____ 的速度、規模、范圍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____ 。至 2016 年,世界城鎮人口比例達到 54.3% 。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歷了不同的城鎮化過程,達到不同的城鎮化水平。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 ____ ,城鎮化水平 ____ 。例如,英國、美國的城鎮化在 19 世紀迅速發展,至 20 世紀 70 年代,城鎮化水平已達 70% 。從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在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出現了與城鎮化過程相反的人口流動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大城市人口向 ____ 和 ____ 回流,大城市中心區人口 ____ 。
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起步比發達國家 ____ 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展中國家紛紛取得民族獨立,經濟 ____ ,城鎮人口的 ____ 超過了發達國家。但由于鄉村人口基數大,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城鎮化還處于 ____ 。例如,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還不足 40% 。
很低 工業革命 城鎮化 迅速上升 早 高 鄉村居民點 小城鎮 萎縮 晚 迅速發展 增長速度 較低水平
【分析】本題涉及知識點為世界城市化進程,重點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容易。
【詳解】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工業革命前時期。早期城市因生產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農副產品數量有限,所以城市發展受到限制。那時城市數目少、規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發達、利于農業生產或便于向周圍征收農產品的地帶。早期城市主要為行政、宗教、軍事或手工業中心。這個階段延續的時間最長,城市人口增長緩慢,直到 1800 年,世界城鎮人口僅占總人口的 3% 。二是工業社會時期。 18 世紀中葉開始,迎來了城市發展史上一個嶄新的時期。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城市發展之快、變化之巨,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工業化帶動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歐美國家城市數目激增,城市規??焖僭鲩L,英國在 1900 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 75%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國家。三是當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化開始形成世界規模。因為從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政治獨立以后,經濟上也有一定發展,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發展中國家已經構成當今世界城市化的主體。因此,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城鎮化水平高;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起步比發達國家晚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展中國家紛紛取得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發達國家。但由于鄉村人口基數大,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城鎮化還處于較低水平。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因此與城鎮化過程相反的人口流動現象主要表現為大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大城市中心區人口萎縮。
城市化的概念、含義和標志:
?
表現:原有城鎮規模不斷擴大;新設了一大批市鎮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