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來,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嚴重、人力資本總量減少,這成為了東北經濟增長和振興的主要阻力。據資料顯示,縣域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失的主要區域。
材料一
下表為 2010一2020年東北三省各等級城市城市人口變化情況
| 2010 年 | 2020 年 | 2010-2020 年變化 | |||
城市人口(萬人) | 比重( % ) | 城市人口(萬人) | 比重( % ) | 城市人口(萬人) | 比重 (百分點) | |
特大城市 | 1826.55 | 24.16 | 2068.39 | 28.91 | 241.84 | 4.75 |
大城市 | 1657.95 | 21.93 | 1694.39 | 23.69 | 36.44 | 1.75 |
中等城市 | 2261.68 | 29.92 | 2003.22 | 28.00 | -258.46 | -1.92 |
小城市 | 1813.02 | 23.98 | 1387.44 | 19.40 | -425.57 | -4.59 |
合計 | 7559.20 | 100 | 7153.44 | 100 | -405.76 | — |
說明:表中數據根據各地《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整理。材料二
下表為 2015一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及增速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 | 年均增幅( % ) | |||||||||
2015 年 | 2016 年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2016 年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
全國 | 57.33 | 58.84 | 60.24 | 61.50 | 62.71 | 63.89 | 1.51 | 1.40 | 1.26 | 1.21 | 1.18 |
東部地區 | 65.34 | 66.70 | 67.84 | 68.80 | 69.72 | 70.76 | 1.36 | 1.14 | 0.96 | 0.92 | 1.04 |
中部地區 | 51.52 | 53.18 | 54.84 | 56.29 | 57.72 | 59.00 | 1.66 | 1.66 | 1.45 | 1.43 | 1.28 |
西部地區 | 49.58 | 51.24 | 52.94 | 54.44 | 55.94 | 57.27 | 1.74 | 1.70 | 1.50 | 1.50 | 1.33 |
東北地區 | 62.90 | 63.76 | 64.56 | 65.71 | 66.71 | 67.71 | 0.86 | 0.86 | 1.15 | 1.00 | 1.00 |
說明: 2015一2019年數幫采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修訂數據,2020年數據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其他數據來源于(2021中國統計摘要)2020年東北三省農村常住人口較2010年減少31.4%,其中黑龍江省減少35.5%,吉林省減少29.8%,遼寧省減少28.4%,均遠高于全國21.6%的平均水平。這期間,東北三省農村人口共減少1456.1萬人,扣除城鎮人口增加量后,農村外流人口為1057.2萬人,農村人口的非正常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材料三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只是一種表象,深層次原因是縣域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產業支撐不足、體制機制僵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營商環境較差、公共服務供給支撐不足,造成縣域經濟增長乏力,就業崗位匱乏。在這種情況下,人口的大量外流不可避免。
(1) 根據材料一,歸納 2010 一 2020 年東北三省的人口變化在城市等級上的特征。
(2) 根據材料二,歸納 2016 一 2020 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速的特征,并推測東北地區農村人口外流對城鎮化率增速沒有起到促進作用的原因。
(3) 針對材料三中的問題,請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1) 2010—2020 年東北三省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占城市總人口比重上升,人口數量呈現正增長,且特大城市人口增幅高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人口數量下降,占城市總人口比重下降,人口數量呈現負增長,且小城市人口減少幅度高于中等城市。
(2)2016—2020 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逐年增加,且高于同年全國平均水平;年均增幅 2016 和 2017 年、 2019 和 2020 年持平, 2017—2019 年先增后降。原因:東北地區擁有老工業基地,過去國有大型企業吸收了大量的勞動力,伴隨產業轉型和升級,部分高耗能、重污染企業被淘汰,加重了東北地區的就業壓力,促使部分人口(年輕人)離開東北尋找就業機會;農村外出務工人口由于文化水平較低,在當地城市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周邊省市山東、北京、河北經濟發展形式較好,有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且距離東北的地理位置比較近,成為東北人最多的三省市;地域間經濟發展差距成為東北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
(3)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振興東北經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增加就業機會;加快推進公共財政均等化。
【分析】本大題以近年來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嚴重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東北三省的人口變化在城市等級上的特征、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速的特征、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東北地區人口流失的原因及解決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 1 )閱讀并分析 2010 一 2020 年東北三省各等級城市城市人口變化情況表可知, 2010 一 2020 年東北三省的人口變化在城市等級上的特征表現為省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占城市總人口比重上升;特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241.84 萬人,比重增加 4.75% ;大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36.44 萬人,比重增加 1.75% ,人口呈現正增長,且特大城市人口增幅高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人口數量下降,占城市總人口比重下降,中等城市人口減少 258.46 萬人,小城市人口減少 425.57 萬人,人口數量呈現負增長,且小城市人口減少幅度高于中等城市。
( 2 )閱讀并分析 2015 一 2020 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及增速表可知, 2016 一 2020 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速的特征表現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逐年增加,且高于同年全國平均水平;年均增幅: 2016 和 2017 年為 0.86% , ,2019 和 2020 年為 1.00% , 2018 年為 1.15% ,表現為年均增幅 2016 和 2017 年、 2019 和 2020 年持平, 2017-2019 年先增后降。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主要從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收入、就業機會、生活環境、地理因素、遷移成本、人際關系等方面分析。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多為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企業,但近年來東北一直都在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部分高耗能、重污染企業被淘汰加重了東北地區的就業壓力,促使部分人口(年輕人)離開東北尋找就業機會。農村外出務工人口由于文化水平較低,在當地城市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周邊省市山東、北京、河北經濟發展形式較好,就業機會較多,且距離東北的地理位置比較近,三地歷史聯系緊密,人口交流聯系比較多,歷史上山東發生過 “ 闖關東 ” ,大批山東人遷移到東北,現在出現人口回流,也不難理解??傊?,地域間經濟發展差距成為東北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
( 3 )由材料知,東北地區人口流失的原因是縣域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產業支撐不足、體制機制僵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營商環境較差、公共服務供給支撐不足,造成縣域經濟增長乏力,就業崗位匱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即可。解決人口流失問題的關鍵在于經濟的發展,針對 “ 縣域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產業支撐不足、體制機制僵化 ” ,為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東北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重要舉措。其次,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是實現東北地區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針對 “ 基礎設施不完善、營商環境較差、公共服務供給支撐不足 ” ,加快公共財政均等化是減少人口流出的又一重要措施,國家和政府應從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政府轉移支付的制度改革,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針對 “ 就業崗位匱乏 ” ,為了能解決更多勞動力就業問題,就需不斷擴大鄉鎮企業規模,提高鄉鎮企業競爭力。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于推進現代農業和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鄉鎮企業會形成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減少農村人口的流出。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都屬于人口移動,根本區別在于居住地是否發生長期改變。
2、經濟因素往往起著重要作用
3、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例如,美國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東北部“冷凍地帶”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遷移,主要受氣候條件影響;隨著大慶油田、攀枝花鐵礦、金昌鎳礦等的開發,吸引大量人口遷人,主要受礦產資源的影響;近代山東、河北大量人口闖關東,主要受土地條件的影響。
(2)生態環境變化:受工程建設、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導致生態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在局部地區、特殊時期往往成為引起人口遷移的主導因素。例如:5·12墳川大地震后,北川縣部分人口外遷山東;三峽工程建設使大量庫區人口外遷;西北地區隨著土地荒漠化的發展,出現沙進人退的現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時期可能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例如,我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吸引東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區工作;海灣戰爭期間,大量伊拉克居民遷往其他國家。???
(4)社會因素: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減少了人口遷移的阻力,促進了人口遷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為青年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遷移常起重要作用。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