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2003年11月湖北省建立武漢1+8城市圈(簡稱武漢城市圈),城市圈以武漢為圓心,其周邊100千米范圍以內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重點實現“五個一體化”,即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產業發展與布局一體化、城鄉建設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正式掛牌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發展。
武漢作為城市圈的核心自身實力非常強大 :其中985高校2所,在校大學生超過120萬;武漢到全國大多數主要城市的距離不超過1000千米,是全國的經濟地理中心;武漢城鎮化率超過80%,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前二十強企業中,武漢有9家,接近半壁江山。工業總營收14178.4億元,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二位。下圖為武漢城市圈示意圖。
(1) 簡述建立自貿區對武漢自身發展的作用。
(2) 說明武漢成為其城市圈核心的優勢區位條件。
(3) 指出武漢城市圈的建設意義。
(1) 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帶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國際間經濟和文化交流。
(2) 位于全國經濟地理中心,地理位置優越;高等院校集中,人才資源豐富;城鎮化水平高,市場廣闊;水陸交通發達,對外聯系便利;工農業基礎好;國家政策扶持。
(3) 有利于區域內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充分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利于區域內人口與城鎮的空間布局的優化;有利于通過合理規劃來減輕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等城市病問題,加強生態建設;有利于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
【分析】本題以武漢城市圈為材料,涉及自貿區建立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城市的區位分析、城市圈的建設意義等內容,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
【詳解】( 1 )建立自貿區,有利于促進武漢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國際貿易發展,帶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建立自貿區有利于促進武漢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武漢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建立自貿區,還可加大武漢與國際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提高武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2 ) “ 武漢到全國大多數主要城市的距離不超過 1000 千米,是全國的經濟地理中心 ” ,地理位置比較優越; “985 高校 2 所,在校大學生超過 120 萬 ” ,表明武漢高等院校集中,人才資源豐富,科學技術水平高; “ 武漢城鎮化率超過 80 %,城區人口超過 1000 萬 ” ,表明武漢的城鎮化水平高,人口多,市場廣闊;圖中顯示,武漢公路、鐵路、水運等水陸交通發達,對外聯系便利; “ 前二十強企業中,武漢有 9 家,接近半壁江山。工業總營收 14178.4 億元,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二位 ” ,表明武漢的工農業基礎好,實力強; “ 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正式掛牌成立 ” ,表明武漢的發展得到國家政策扶持。
( 3 )武漢城市圈是以武漢為圓心,其周邊 100 千米范圍以內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 8 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圈, “ 產業發展與布局一體化 ” ,可知該城市圈的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內各城市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促進城市圈整體協調發展; “ 城鄉建設一體化 ” ,表明該城市圈的建設,利于區域內人口與城鎮的空間布局的優化; “ 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 ” ,表明多個城市形成城市圈,可以通過合理規劃來減輕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等城市病問題,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城市健康發展; “ 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 ,表明有利于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武漢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以其為核心的城市圈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