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示意三個地區農業生產基本情況比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地區 | 種植業比重% | 畜牧業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勞動力數量 |
甲 | 86 | 14 | 20 | 多 |
乙 | 45 | 55 | 90 | 少 |
丙 | 8 | 92 | 89 | 少 |
9 .與乙相比較,甲農業生產的特點( ) A .商品率高 B .勞動力素質高 C .單產量高 D .機械化水平高
10 .穩步提高丙地區農業生產水平的合理措施是( )
A .增加勞動力數量 B .進行輪牧休牧 C .擴大種植業比重 D .加大載畜數量
C????10 . B
【解析】 9 .根據表中數據,甲地區種植業比重很大,畜牧業比重很小,商品率很低,投入的勞動力多,應為季風水田農業;乙地區種植業與畜牧業比重相當,商品率高,投入勞動力少,應為混合農業。故與乙相比較,甲地商品率低,勞動力廉價數量充足,機械化水平低, ABD 錯誤。但甲地農業單位面積產量高,滿足稠密人口的糧食需求,故選 C 。
10 .丙地區畜牧業比重很大,且商品率高,投入勞動力少,應為大牧場放牧業,該地實行機械化生產,并不需要增加勞動力的過多投入,該地區不適應發展種植業,無需擴大種植業比重,加大載畜量會對草地造成破壞, ACD 錯誤。進行輪牧休牧有利于草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B 正確。故選 B 。
【點睛】季風水田農業的生產特點: 1 、小農經營,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土地很少。 2 、單位面積產量高,農民在田地里精耕細作,使稻谷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是由于生產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 3 、商品率低,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將收來的稻谷的相當一部分留作自用,因而送到市場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4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 5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產的基礎。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資并組織水利工程建設。
其他常見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
1、熱帶種植園農業:
熱帶種植園農業廣泛分布于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發展與自然條件如氣候、地形等密切相關,同時需要大黃的勞動力,其內部設施配套完整,自成系統。除私營農場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外國壟斷公司經營的農場。從發展歷史看,非洲的許多種植園經歷了從殖民者控制到國有化的過程,并成為本國商品性農業基地,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地中海式農業:
地中海沿岸各國因長期受地中海氣候和地形的影響,種植業除麥類、玉米等糧食作物外,園藝業發達,主要有葡萄、柑橘、無花果、橄欖、椰棗、蔬菜、花卉等,世界馳名。乳肉畜軟業發達,林、漁業占一定地位。
3、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牲畜為主的一種自給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于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干早氣候區,主要分布在北非、東非、西亞、中亞等地。游牧業雖然驅趕牲畜,逐水草而牧,但是絕不是隨機的漫游。一般是軟民根據當地的氣候、地形以及牧草生長情況,隨季節變化而有規律地遷移。軟民必須定期與農耕民族進行物物交換,用畜牧業產品換取糧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4)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部、中亞、西亞等荒漠地區。農業生產靠季節性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農業生產基本穩定。種植業以發展糧食作物為主,如麥類、玉米、谷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甜萊、啤酒花;園藝作物以葡萄、瓜類較為突出;畜牧業比較發達。
5、谷物家畜農業:
谷物家畜農業是一種種植早作谷類與飼養家畜相結合的農業類型。這類農業主要集中在亞洲,包括中國東部的華北與東北,中南半島的高原地區,印度的南部高原和西部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西亞的兩河流域附近地區。農作物中小麥占絕對優勢,其次是大麥、燕麥、谷子、高粱、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豆類作物以大豆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草、亞麻、甜萊。畜養的牲畜除供役力外,也是肉食和皮、毛的主要來源。該類型農業分布區中的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中游地區是人類丈明的發源地,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一些地方人口密度大,加上耕作強度高,丘陵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平原特別是低洼地區如果灌溉不當,易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
6、市場園藝農業:
市場園藝農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萊、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專業化、密集型的生產。這種農業一開始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圍,后來隨著冷藏、保鮮等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優越的地區,也發展起了市場園藝農業。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