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阿爾梅里亞省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當地勘探到深層地下水后,灌溉農業得到發展。1962年當地建立第一個塑料溫室,多是木結構,較為簡單。1971年引入國外先進灌溉技術,日光溫室普及(不需要人工增溫)。20世紀70--80年代,農業合作社建立,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歐洲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后,當地計算機控制的水肥一體化系統應用日益廣泛,出現大型工廠化溫室,更好的控制了作物生長條件,生產效率更高,產品出口量加速增長。2000年以后,設施農業技術更加集約化、生態化,分工多樣化,科研創新和集群式發展模式形成。下圖示意甲地最低氣溫和降水量的年內變化。
(1) 依據圖文信息,指出西班牙阿爾梅里亞省甲地附近沿海平原農業生產的不利自然地理條件。
(2) 分析甲地附近干旱少雨的原因。
(3) 依據圖文資料,分析本區科技進步對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作用。
(4) 你是否贊同在甲地擴大溫室農業生產規模 ? 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1) 夏季干旱少雨;灌溉水源短缺;沿海平原面積狹??;土地鹽堿化。
(2) 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降水少;冬季,地形對盛行西風的抬升作用不明顯,降水較少。
(3) 有利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保持產品質量優勢;能及時維護、更新各種設施、設備,保證生產的穩定和供應的連續;完善的銷售網絡與現代物流業,能將農產品快速運達市場。
(4) 贊同理由:當地氣候條件適合,溫室農業技術基礎好,有一定發展空間;經濟效益高,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 不贊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資源缺乏,擴大生產規模將會增加水資源、土地資源供給壓力;過度開采地下水,可能導致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
【分析】本題以西班牙阿爾梅里亞省為情境材料,考查農業的區位條件、氣候特點的成因、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對農業的影響、農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 1 )結合圖文材料可知:甲地干旱少雨,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甲地附近幾乎無河流匯入,灌溉水源不足;地處沿海平原,土地面積??;由于夏季降水少,蒸發旺盛,灌溉導致土地鹽堿化。
( 2 )結合圖文材料可知:甲地地處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冬季,盛行西南風,從海洋帶來濕潤氣流,由于地形平坦,抬升作用不明顯,降水較少。
( 3 )結合材料 “ 集溫室安裝維護、良種培育與供應、產品銷售、物流等為一體的集群式發展階段 ” 可提取出甲地溫室農業集群式發展對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作用包括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設施、設備的及時更新和維護,保證生產的穩定;完善的銷售網絡與現代物流業,可將農產品快速運達市場。
( 4 )贊同理由:據圖可知,由于當地冬季氣溫在 5℃ 以上,氣候條件適合發展日光溫室;而本區溫室農業技術基礎好,發展空間大;大規模發展溫室農業,可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經濟收入等。不贊同理由:據圖可知西班牙阿爾梅里亞省地處沿海,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降水少,地表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擴大生產規模將會增加水資源的短缺程度,增加土地資源供給壓力;擴大生產規模會導致過度開采地下水,可能產生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
全球的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性位移:
1、定義: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2、作用:調整全球的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轉的條件下,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具體圖示如下:(春、秋分日時)??
5、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生季節變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圖所示:
?
氣壓帶的形成:
氣壓帶 |
緯度位置 |
形成過程 |
成因類型 |
赤道低氣壓帶 | 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 | 接受太陽輻射最多,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 | 熱力原因 |
副熱帶高氣壓帶 | 副熱帶地區,南北緯30°附近 | 赤道上空氣流流向高緯,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風,在副熱帶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氣壓升高 | 動力原因 |
副極地低氣壓帶 | 副極地地區,南北緯60°附近 | 極地東風與盛行西風在副極地地區相遇,盛行西風主動爬升,近地面氣壓降低 | 動力原因 |
極地高氣壓帶 | 南北緯90°附近 | 接受太陽輻射最少,終年寒冷,空氣下沉,氣壓升高 | 熱力原因 |
風帶的形成:
風帶 |
形成 |
極地東風帶 | 由極地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右(左)偏成東北(南)風 |
中緯西風帶 | 近地面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向右(左)偏轉成西南(北)風,稱為盛行西風帶 |
低緯信風帶 | 由于氣壓差的存在,近地面氣流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動,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風逐漸向右(左)偏轉成東北(南)風 |
特別提示:
(1)從氣壓帶來看,全球七個氣壓帶是高低相間分布的,且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
(2)風帶的分布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3)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主要取決于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則為低氣壓帶。
(4)低緯環流和高緯環流是熱力環流,中緯環流是動力環流。
(5)風帶中風向的確定: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風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