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經歷了環境決定論 — 人類中心論 — 人地伙伴論。 ( ????)
正確
【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們對環境的影響有限,處于被動適應環境;農業革命后,隨著人口的增加,對資源和環境開發利用的強度與廣度都增大,出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人們開始探索人地關系和如何解決人地之間的矛盾,認識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由地理環境決定的;隨著人類駕馭自然能力的提高,有人認為,只要人們團結起來,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夠改造和戰勝自然,進而形成了人類中心論;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人們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更加深化。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經歷了環境決定論 — 人類中心論 — 人地伙伴論的過程。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和理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與完善起來。所以正確。
【點睛】
人地關系的概念:
?“人地關系”,就是指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人類社會不停地向前發展,人類為了生存的需要,不斷地擴大和改造利用地理環境,增強適應地理環境的能力,改變地理環境的面貌。同時,地理環境也更加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活動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異。
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
歷史階段
人地關系的認識
人地關系特征
采集漁獵時期
崇拜自然
主要技術手段:原始技術(石器、木器等)
人類行為表現:人類被動適應環境,環境強大的制約力
對人地關系的認識:崇拜自然——”天命論”或“宿命論”
農業文明時期
改造自然
人類主導性產業活動:栽培作物,馴養家畜
主要技術手段:農業技術(青銅器、鐵器、犁、耕作制等)
人類行為表現:人類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改造自然“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定勝天”——“天人相關”和“因地制宜”
工業文明時期
征服自然
主要技術手段:工業技術(機器、電器、社會化生產)
人類行為表現:人類掠奪式開發資源,人地矛盾激化
對人地關系的認識:征服自然
人地關系產生的后果:環境問題成為公害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環境文明時期
謀求人地協調
對人地關系的認識:謀求人地協調——“和諧論”
人地關系產生的后果:環境和發展問題得到全球關注
人地思想:“和諧論”——“可持續發展”
注意:
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由地理環境決定論到人類中心論再到人地伙伴論,反映了人類對人地關系由淺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認識過程。隨著人類認識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發展生產力,最終可以實現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