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選修 6 :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改善交通狀況,廣州市政府修建了內環高架路,設計時速為 白天禁止貨車進入內環路。高架兩旁高樓林立,有的樓房與高架路握手而過,交通噪聲擾民問題日益嚴重。下表為距高架路 1m處三個監測點晝、夜間環境噪聲限值
(單位: dB)監測結果,其中養正小學和婦幼保健院位于高架路出入口處,鐵路結核病院位于平坦的高架路中段。
測點位置 | 測點距離高速 路距離 / 高度( m ) | 汽車通過 數(柄 /d ) | 車速 [v/ ( km·h-' ) ] | LA へ /dB | |
晝 | 夜 | ||||
養正小學 | 1/2 | 15873 | 30 ? 60 | 76.6 | 77.6 |
婦幼保健院 | 1/1.2 | 18699 | 30 ? 60 | 78.2 | 79.1 |
鐵路結核病院 | 1/2.5 | 21638 | 60~100 | 73.6 | 74.6 |
為降低高架路兩側監測點噪聲請提出應對舉措。
在道路的邊緣種植綠化帶;設置聲屏障,建筑物與道路中間修建圍墻、高速聲屏障等; 加強交通管制,調節交通流量,減少車輛加減速及剎車的次數等,以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降低交通噪聲;對行駛車輛的車況、消聲器的裝備以及車輛鳴笛都進行限制,以求車輛聲源噪聲的降低;保持良好的路面狀態,保證車輛平穩行駛,降低噪音;應用降噪路面,減弱輪胎與路面的摩擦聲音;在合理限度內適當降低限速,并加強對超速車輛的監管,以減少車輛噪音;安裝隔音窗,對建筑物安裝隔聲門窗或安裝雙層窗。
【分析】本題以廣州內環高架路噪音問題相關材料為背景設置題目,涉及噪音污染及其防治等知識,考查了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
【詳解】由材料可知,該內環高架路是為了改善交通狀況而建,建設之初就在城市建筑相對密集的區域,在應對措施上主要以降低噪音量為思考點。綠化林除了能美化環境、防止空氣污染,還能有效的阻礙聲波的傳播。綠化林的種植需要考慮樹木的品類、種植的密度以及種植的寬度。這些都直接影響綠化林的降噪效果;安裝聲屏障,主原理是在噪音源與接收點之間進行了阻礙,減少噪音對建筑的影響,高速聲屏障由于材料的特殊性,除了隔音之外,內部有吸音材料,用來吸收噪音;汽車噪聲源包含了發動機、風扇冷卻系統、進排氣系統、車體振動以及輪胎路面作用等等多種聲源系統,行駛車輛的數量、車況、剎車、行駛速度及鳴笛都會影響噪音的大小,由表格材料可知,該高架路車輛通行量大,且在部分時段和路段有超速情況,制定相關要求,嚴格進行交通管制,能降低噪音;車輛在行駛中與路面的摩擦產生噪音,保持路面狀態良好,摩擦小,可有效降低噪音;安裝隔音門窗或者雙層玻璃窗,可有效降低室內噪音。
1、環境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從而有害于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2、當進入環境的廢棄物濃度或數量超出環境的自凈能力,或者廢棄物有害于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與發展時,就造成了環境污染。
3、環境污染的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污染物的性質分類:化學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3、按污染物的形態分類:廢氣污染、廢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輻射污染、光污染。
4、按污染物來源分類:生產污染、生活污染。生產污染又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
按污染的分布范圍大小劃分可以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