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下左圖)位于太行山南段東麓,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易發山洪。為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西北 —東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間格局(下右圖),體現了當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該地易發山洪,主要是因為( )
A .水流匯集快 B .年降水量豐富 C .河道較彎曲 D .地質條件復雜
7 .從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測該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 . a 處 B . b 處 C . c 處 D . d 處
8 .該地形成的 “ 山 — 林 — 田 — 村 — 水 ” 空間格局有利于當地( )
① 降低暴雨的頻率
②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③ 抑制土壤鹽堿化
④ 減輕山洪帶來的危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A ???7 . A ???8 . C
【解析】 6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暴雨時地表徑流匯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從而形成山洪, A 符合題意;該地位于北方地區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發山洪,排除 B ;該地河流為山區河流,河道彎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發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 C ;地質條件復雜與易發山洪直接關系不大,排除 D 。故選 A 。
7 .從方便取水的角度來看,聚落應接近河流,圖中 d 區離河流較遠,不應是該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 D ;在 a 、 b 、 c 三個地點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區分應從防洪角度分析, b 、 c 兩地臨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響, a 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響較小,因此 a 地應是該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 BC , A 符合題意。故選 A 。
8 .該地形成的 “ 山 — 林 — 田 — 村 — 水 ” 空間格局,可以有效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當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且減輕山洪帶來的危害, ② 、 ④ 正確;暴雨主要由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決定,該空間格局不會降低暴雨的頻率, ① 錯誤;該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難接近地表,因此當地土壤鹽堿化并不明顯,因此該空間格局對抑制土壤鹽堿化作用不明顯, ③ 錯誤。綜上所述, C 符合題意,排除 ABD 。故選 C 。
【點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巖石層。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