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三號 E星是全球第一顆在晨昏軌道運行的太陽同步氣象衛星,與在軌的風云三號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組網格局,可實現全球觀測資料的100%覆蓋。E星裝載最先進的微光成像儀,可大幅提高弱光條件下的監測精度。圖示意晨昏軌道、上午軌道和下午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與上午軌道衛星和下午軌道衛星相比,晨昏軌道衛星( )
A .兩側溫度差異小 B .對地觀測時,當地的太陽高度角小
C .太陽能補充不足 D .對地觀測時,成像儀太陽光入射少
14 . E 星的運行軌道相對于地軸( )
A .年變化幅度為 23°26' B .日變化幅度為 180°
C .年變化幅度為 46°52' D .日變化幅度為 360°
15 . 2021 年 7 月某日,當 E 星觀測到巴西圣保羅( 23°S , 47°W )的萬家燈火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
A .墨西哥圣地亞哥( 23°N , 110°W )此時地表溫度最低
B .冰島雷克雅未克( 64°N , 22°W )附近海域晨霧彌漫
C .夏威夷火奴魯魯( 21°N , 158°W )烈日當空
D .中國北極黃河站( 79°N , 12°E )極光絢爛
B ???14 . A ???15 . C
【解析】 13 .晨昏軌道衛星一側為白晝,一側為黑夜,兩側溫度差異較大, A 項錯誤;對地觀測時,地面為凌晨或傍晚,太陽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角, B 項正確;大部分衛星運行的動力來自太陽能,三顆軌道衛星均可接觸陽光,太陽能補充均充足, C 項錯誤;對地觀測時,與上午軌道衛星和下午軌道衛星相比,成像儀太陽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陽光入射并不少, D 項錯誤。故選 B 。
14 .材料信息表明, E 星為晨昏軌道太陽同步衛星,即沿晨昏圈環繞地球運行,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與直射點的緯度數相同,直射點一年之中移動的最大緯度數為 23°26' , E 星的運行軌道相對于地軸年變化幅度為 23°26' , A 正確, C 錯誤;一天之中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變化很小,不可能達到 180° 和 360° , BD 錯誤。故選 A 。
15 .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羅位于 47°W ,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區,萬家燈火即入夜后,假設此時為 20:00 ,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火奴魯魯為西十一區,區時為 12:00 ,可能出現烈日當空現象, C 項正確;圣地亞哥當地時間約為 16 時,而地表溫度日出前后最低, A 錯誤;雷克雅未克當地時間約為 22 時,不是日出, B 錯誤;此時北極黃河站正值極晝,不易看到極光, D 錯誤。故選 C 。
【點睛】地方時計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時 = 已知地地方時 ± 時差
說明: (1)± 號,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東側則取加號,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側取減,即東加西減。 (2) 時差:地方時時差 = 經度差 /15°( 經度差采用 ” 同減異加 ” 原則 -- 兩地同為東經或兩地同為西經,經度差為兩地經度相減,一地為東經另一地為西經則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和 )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此處需要注意,容易理解為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1)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2)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
(3)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極晝(夜)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于90°;
如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26′N)時,切點B的緯度為66°34′N。
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
1、晝夜更替:
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1)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2)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
(3)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極晝(夜)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于90°;如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26′N)時,切點B的緯度為66°34′N。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
2、地方時與區時:
(1)地方時概念:因經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
正午太陽高度是正午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
經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
南、北極點不計地方時;東早西遲;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3、地方時的計算:
①求經度差
②把經度差轉換為時間差
③東加西減: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面,加上時間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減去時間差。
(2)時區和區時
①時區的劃分 1)以15°劃分為一個時區.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
2)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向東、西方向各取7.5°,合計為15°,該時區稱為中時區(或零時區)。
3)以中時區為起點,向東、西方向各劃分12個時區。180°經線是東、西十二時區共同的中央經線。
注意:中時區、東西十二區的特殊性。
②區時
定義:每個時區都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該區的區時。
中央經線=時區數×15° 例如:東八區的中央經線是120°E;西五區的中央經線是75°W
區時計算:
求所在地的時區
求時區差東加西減:
若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的東面,加上時區差;
若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的西面,減去時區差。
(3)日期變更:抓住兩個要點:確定180°經線確定0點或者24點所在的經線
3、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發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經線是互相平行的,無偏向。
4、自轉對地球形狀的影響:
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球上各質點都在繞著地軸作圓周運動。因此,就會產生慣性離心力。這種離心力隨著物體距離地軸半徑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說,從赤道向兩極,慣性離心力逐漸減小。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長期作用使地球變成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形狀。
晝夜現象的產生:
(1)晝夜現象產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晝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
(2)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有晝夜現象,但無晝夜交替現象;若地球只公轉不自轉,既有晝夜現象,也有晝夜交替現象,只不過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年。?
地轉偏向力需要注意的問題:
地轉偏向力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并 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時計算技巧:
已知某一點時刻,求另一點時刻時,可用數軸法。具體方法如下:把某一條緯線變形為一個數軸,0°為原點,東經度為正值,西經度為負值。把A(已知時間、地點)、B(未知時間、地點)落實在數軸上。無論A、B實際方向關系如何,在數軸上,若B在A東,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減。
?晨昏線的特點及應用:
晨昏線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個圓圈代表晨線,半個圓圈代表昏線。
1.晨昏線(圈)的特點
(1)晨昏圈是一個大圓,將地球平分成晝半球和夜半球兩部分。
(2)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太陽高度>0°,夜半球太陽高度<0°。
(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
(4)晨昏線和極晝圈(極夜圈)的切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之和等于90°(如上圖中α+θ=β+θ=90°)。晨昏線和極晝圈的切點(如上圖中C)地方時為24時(0時);晨昏線和極夜圈的切點(如上圖中D)地方時為12時。
(5)晨昏線(圈)在春秋分時與經線圈重合,二至時與極圈相切。
(6)晨昏線以15°/小時的速度自東向西移動。
2.晨昏線的應用
(1)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若右圖中AB為昏線,則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若BC為昏線,則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
(2)確定地方時過晨線與赤道交點的經線地方時是6∶00,過昏線與赤道交點的經線地方時是18∶00,如右圖中BN地方時是6∶00, AN地方時是18∶00。
(3)確定日期和季節
①晨昏線經過南、北極點(與經線重合)可判定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節氣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節氣是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節氣是冬至日。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①確定緯度: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度數與太陽直射點的度數互余,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的度數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②確定經線:與晨線(昏線)和赤道交點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晝半球一側的經線是太陽直射的經線;過晨昏線與緯線切點,且大部分在晝半球的經線是太陽直射的經線。
(5)確定晝夜長短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成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長等于該緯線晝弧所跨經度除以15°的商,夜長是夜弧所跨經度除以15°的商。
(6)確定日出、日落時間
某地的日出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日落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
(7)確定極晝、極夜的范圍
晨昏線與哪個緯線圈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緯度范圍內就會出現極晝或極夜現象,南、北半球的極晝、極夜現象正好相反。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