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是廣西稻田養殖的重要水產品。近年來,為助力鄉村振興,當地一些農民在傳統稻田養螺基礎上,開挖螺溝,發展了新型 “稻—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稻田中開挖螺溝主要是為了( )
A .增加稻田光照強度 B .加強稻田通風透氣
C .減少田螺天敵威脅 D .改善田螺生長環境
12 .圖中生態循環過程最為復雜的區域是( )
A .進水區 B .出水區 C .水稻區 D .螺溝區
D ???12 . C
【解析】 11 .該地位于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當地一些農民在傳統稻田養螺基礎上,開挖螺溝,使溝與溝相連,使得田螺夏季能避熱、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長環境, D 正確;稻田中開挖螺溝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強度,也不能減少天敵威脅, A 、 C 錯誤;根據圖示信息 “ 進水口、出水口 ” 可知,螺溝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風透氣, B 錯誤。故選 D 。
12 .水稻生態系統包括與水稻生長發育相關聯的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等的相互關系以及與周圍其它各系統的關系,是圖中生態循環過程最為復雜的區域, C 正確;進水區的主要作用是進水,出水區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溝區是相互連通的溝水,借助水體的調節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熱、冬季能躲冷,三個地區生態循環過程較簡單,不復雜, A 、 B 、 D 錯誤。故選 C 。
【點睛】田螺多棲息在水源的邊緣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棲息在泥土表面,喜陰怕陽光直射,螺在水溫達到 28℃ 以上時活動頻繁,當水溫超過 45℃ 時,將造成螺的死亡,水溫在 28℃-32℃ 是螺的最佳生活環境,當水溫低于 10℃ 時螺進入休眠期,當水溫達到 30℃ 時,螺將躲在水草等植物下進行避暑。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續發展思想源遠流長
2、中國人地關系面臨的重大問題
①龐大的人口壓力:
人口眾多給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多,有相當一部分新增產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口素質較低,造成了一系列問題。
②資源短缺令人擔憂:
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源需求量不斷增加,再加上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使我國長期存在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
③深刻的環境危機:
一些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和消費方式,使我國的自然環境面臨著極大的危機。一方面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發展,并迅速向農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銳減、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征的生態破壞的范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3、中國可持續發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