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嶺南某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積1605.2hm2,其中農林用地占85.36%;戶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務工人口占38.37%,村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該村經濟以種植與養殖為主,僅有一家自辦企業,服務業幾乎空白;另有三家外來重工業企業和一個度假村,企業原料與市場“兩頭在外”。與2008年相比,2018年該村的農林用地顯著減少,建設用地增加明顯。下圖反映2018年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構成。
(1) 推測 2008-2018 年該村農林用地顯著減少的主要原因。
(2) 分析該村村民外出務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 從該村與外來企業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體措施。
(1) 滿足城鎮發展的用地需求,部分農林用地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外來企業建設需要征用農林用地;村莊道路、住宅建設占用農林用地。
(2) 外來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少;外出務工人員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務工方便;與傳統農業相比,外出務工收入水平相對較高。
(3) 發揮該村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農副產品;滿足企業需求,提供民俗、餐飲、休閑等生活配套服務;發揮區位優勢,配合企業發展物流、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發揮企業技術和資金優勢,加強村民技能培訓,提高村民就業能力。
【分析】本題 以某村的 2008 年到 2018 年的發展狀況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城市、人口、農業、工業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區域認識、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素養。
【詳解】( 1 )城市化的過程中,城鎮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農林用地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用來滿足城鎮的發展。外來新建企業的增加,也需要征用農林用地,與此同時,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減少了農林用地的占比。
( 2 )外出務工收入占比高,說明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當地就業機會較少,外來企業為本地提供的就業崗位極為有限。再加上 Z 村位于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說明進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與傳統務農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較高。
( 3 )該村與外來企業合作發展,為增加農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資源,發揮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產品,為了降低企業各種成本,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企業的需要。除此之外,為企業提供住宿、餐飲等一系列配套服務也可以為本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發揮獨有的區位優勢配合外來企業發展物流等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企業可以開展培訓,提高村民的就業能力。
【點睛】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都屬于人口移動,根本區別在于居住地是否發生長期改變。
2、經濟因素往往起著重要作用
3、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例如,美國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東北部“冷凍地帶”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遷移,主要受氣候條件影響;隨著大慶油田、攀枝花鐵礦、金昌鎳礦等的開發,吸引大量人口遷人,主要受礦產資源的影響;近代山東、河北大量人口闖關東,主要受土地條件的影響。
(2)生態環境變化:受工程建設、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導致生態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在局部地區、特殊時期往往成為引起人口遷移的主導因素。例如:5·12墳川大地震后,北川縣部分人口外遷山東;三峽工程建設使大量庫區人口外遷;西北地區隨著土地荒漠化的發展,出現沙進人退的現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時期可能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例如,我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吸引東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區工作;海灣戰爭期間,大量伊拉克居民遷往其他國家。???
(4)社會因素:交通和通信事業的發展,減少了人口遷移的阻力,促進了人口遷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為青年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遷移常起重要作用。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