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地理 ]
卡里馬塔海峽是熱帶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體交換的通道。該海峽表層流流向季節變化明顯 :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轉向南流且流速達到最大值。下圖示意卡里馬塔海峽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
卡里馬塔海峽表層流對爪哇海水體物理性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 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該海峽表層海水向南流且流速達到最大的原因。
卡里馬塔海峽表層流對爪哇海水體物理性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海水溫度,在北半球夏季,海水溫度較高。冬季,海水溫度較低。二是海水鹽度,在北半球夏季,海水鹽度較高。冬季,海水鹽度較低。
原因:在北半球冬季,強大的東北季風越過赤道形成西北季風影響該海域,表層海水在偏北風的吹拂下,并受海陸輪廓影響,海水向南流動。海峽北部海域較寬闊,地表摩擦力小,風力大,海水流速快。海峽海域窄,在狹管效應作用下,流速增大,達到最大。
【分析】本題以卡里馬塔海峽表層流為試題背景,涉及了海水性質、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洋流形成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
【詳解】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水溫的季節變化主要由洋流影響。材料信息表明,該海峽處洋流隨季節發生變化。在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在東南信風作用下,海水流向向北,由于海水來自附近水溫較高的水域,使得該海域海水溫度相對較高,蒸發較強,鹽度較高。北半球冬季,該地受季風環流影響,冬季風強勁,偏北季風使得海水流向向南,海水來自于緯度較高、水溫偏低的海域,寒流性質明顯,因此,海水溫度較低,蒸發較弱,海水鹽度較低。
結合前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該海域受強勁的冬季風影響,表層海水盛行風作用下,以及海陸分布的影響,海水向南流動。讀圖可知,海峽北部為南海,海域較寬闊,地表摩擦力小,風力大,海水流速快。向南流動的海水在經過該海峽時,因海峽海域窄,在狹管效應作用下,海水通過速度加快,流速達到最大。
暖流:
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多由低緯流向高緯或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
寒流:
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多由高緯流向低緯或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