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村位于武夷山東、梅溪下游,四周群山環抱。村落始建于隋朝,清朝時成為閩北地區茶葉的集散地與通往歐洞的 “萬里茶道”的起點。當溪橫穿村落匯入梅溪,歷史上經過數次改造。下表為宋、明時期當溪的改造內容。下圖示意目前該村落布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朝代 | 改造內容 |
宋朝 | 疏河床、壘岸坡 |
明朝 | 加深拓寬河床修建提水、蓄水工程 |
5 .宋朝、明朝當溪改造的目的分別為( )
A .供水;防洪和水運 B .供水;水運和養殖 C .防洪;防洪和灌溉 D .防洪;養殖和供水
6 .圖中茶店在村落中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交通 B .茶園 C .客流 D .地價
C ???6 . D
【解析】 5 .根據材料信息 “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東、梅溪下游,四周群山環抱。 ” 可知,該地位于亞熱帶季風區,降水量大,周圍地勢起伏較大,易于匯水,洪澇災害多發。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宋朝對當溪的改造內容主要是疏河床、壘岸坡,可以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主要目的是防洪;明朝對當溪的改造內容主要是加深拓寬河床,修建提水、蓄水工程,加深拓寬河床可以提高河流行洪能力,利于防洪;修建提水、蓄水工程能夠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利于灌溉, C 正確, AB 錯誤;明朝的養殖技術較為落后,養殖業不發達, D 錯誤。所以選 C 。
6 .圖片暫缺
【點睛】洪澇災害包括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兩類。其中,由于強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壩潰決、風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漲而泛濫以及山洪暴發所造成的災害稱為洪水災害;因大雨、暴雨或長期降雨量過于集中而產生大量的積水和徑流,排水不及時,致使土地、房屋等漬水、受淹而造成的災害稱為雨澇災害。由于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有時難以準確界定,往往統稱為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