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某段峽谷谷底自然生長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叢,山頂有森林分布。小華同學暑期沿該段峽谷進行地理研學,途經 “大流砂”?!按罅魃啊睂捈s300米、高約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發散狀分布直至坡底。此處時常發生地質災害。下圖示意“大流砂”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該段峽谷夏季氣候特征為( )
A .濕熱 B .冷濕 C .干冷 D .干熱
8 . “ 大流砂 ” 的碎石主要來源于( )
A .河流堆積 B .冰川侵蝕 C .基巖風化 D .風力搬運
9 .為減輕該處地質災害影響,最適宜的措施是在 “ 大流砂 ” 所在地( )
A .坡面植樹造林 B .兩側設排水渠 C .坡底修建擋墻 D .坡頂平整土地
D ???8 . C ???9 . B
【解析】 7 .閱讀圖文材料可知,該段峽谷谷底是生長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叢,而山頂有森林分布,說明峽谷內干熱情況非常明顯,可推測大致為我國的西南地區,夏季易受到焚風效應的影響,因此氣候特征表現為干熱,故 ABC 錯誤, D 正確。答案選擇 D 。
8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大流沙 ” 現象是粒徑很小、無塑性的土壤在動力水壓推動下失去穩定,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內的現象。該區域屬于我國西南地區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區,峽谷干熱情況明顯,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發裝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積,故 A 錯誤;該區域內無冰川分布,故 B 錯誤;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發至坡底,說明是上坡的巖石破碎導致的,因此屬于基巖風化作用導致的,故 C 正確;我國西南地區峽谷山高谷深,且處于背風坡,風力不大,故 D 錯誤。答案選擇 C 。
9 .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處地質災害主要是 “ 大流砂 ” ,易引起土體塌方,嚴重者周圍地層下沉、傾斜等,材料顯示其氣候和土質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樹造林比較困難,故 A 錯誤; “ 大流砂 ” 是粒徑很小、無塑性的土壤在動力水壓推動下失去穩定,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內的現象,在兩側設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的形成,減輕地質災害,故 B 正確;坡底修建擋墻,在短時間內有一定作用,但長時間后,對擋墻的高度將越來越高,有一定危害,故 C 錯誤;坡頂平整土地,困難較大,且坡面結構較為松散,坡頂平整并不能改變地質災害狀況,故 D 錯誤。答案選擇 B 。
【點睛】流砂現象及其危害: ⑴ 流砂現象:粒徑很小、無塑性的土壤在動力水壓推動下失去穩定,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內的現象稱為流砂現象。 ⑵ 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載力,流砂邊挖邊冒,土方開挖無法達到設計深度,極易引起土體塌方,嚴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費用。 ⑶ 產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現象經常發生在細砂、粉砂、亞砂土中,但是否發生流砂現象,則取決于地下水及其產生的動水壓力的大小。
全球的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性位移:
1、定義: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2、作用:調整全球的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轉的條件下,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具體圖示如下:(春、秋分日時)??
5、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生季節變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圖所示:
?
氣壓帶的形成:
氣壓帶 |
緯度位置 |
形成過程 |
成因類型 |
赤道低氣壓帶 | 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 | 接受太陽輻射最多,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 | 熱力原因 |
副熱帶高氣壓帶 | 副熱帶地區,南北緯30°附近 | 赤道上空氣流流向高緯,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風,在副熱帶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氣壓升高 | 動力原因 |
副極地低氣壓帶 | 副極地地區,南北緯60°附近 | 極地東風與盛行西風在副極地地區相遇,盛行西風主動爬升,近地面氣壓降低 | 動力原因 |
極地高氣壓帶 | 南北緯90°附近 | 接受太陽輻射最少,終年寒冷,空氣下沉,氣壓升高 | 熱力原因 |
風帶的形成:
風帶 |
形成 |
極地東風帶 | 由極地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右(左)偏成東北(南)風 |
中緯西風帶 | 近地面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向右(左)偏轉成西南(北)風,稱為盛行西風帶 |
低緯信風帶 | 由于氣壓差的存在,近地面氣流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動,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風逐漸向右(左)偏轉成東北(南)風 |
特別提示:
(1)從氣壓帶來看,全球七個氣壓帶是高低相間分布的,且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
(2)風帶的分布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風帶、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
(3)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主要取決于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則為低氣壓帶。
(4)低緯環流和高緯環流是熱力環流,中緯環流是動力環流。
(5)風帶中風向的確定: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風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