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深層地下水的開采超過其恢復和更新能力,會造成中深層地下水補給區的水位低于淺層地下水的水位,改變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方式。某科研團隊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簡稱 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體量)分布特征,發現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圖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TDS值的分布。
(1) 分析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水位分布并推斷地下水流動方向。
(2) 簡述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
(3) 說出為保持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應采取的措施
(1) 盆地北部及部分邊緣地帶地下水位較高;盆地中心部位地下水位較低。盆地北部及部分邊緣地帶向盆地中心匯集;盆地中心地帶以垂直流動為主體。
(2) 大氣降水下滲;汾河等河流滲漏;淺層地下水下滲。
(3) 落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保護地下水資源;推進地下水采補平衡的措施;強化取水許可和用水定額管理,進一步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力實施節水行動,有序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有序實施地下水取水井關閉工作;完善污水處理排放體系,防止地下水污染。
【分析】本題以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 TDS 值分布圖為材料,涉及地理空間描述、地下徑流流向、地下水補給方式、水資源合理利用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利用新情境、新模型,運用地理原理,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科綜合素養。
【詳解】( 1 )從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 TDS 值分布可以看到盆地北部及邊緣地帶,其 TDS 值較低,故及地下水位較高,盆地中心部位其 TDS 出現最大值,地下水位較低。盆地邊緣及北部由于地下水位較高,而盆地中心地帶其地下水位較低,故地下水應由周邊區域向中心地帶流動;盆地中心地帶地下水位較深,且數值變化較大,故中心地帶地下水以垂直下滲為主。
( 2 )太原盆地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夏季降水多,該地風化強烈,裂隙發育較多,大氣降水在巖石裸露區直接下滲可補給地下水。汾河等河流水量較大,由于該地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可通過地層的裂隙,不斷補給地下水。由于該地風化強烈,裂隙發育,該地中深層地下水水位較低,淺層地下水通過不斷的下滲補給中深層地下水。
( 3 )要嚴格落實水資源的管理制度,防止中深層地下水的開采,減少淺層地下水的使用,要嚴格保護地下水資源。通過雨季回灌,減少地下水開采,推進地下水采補平衡。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制度和用水定額管理,不得任意開采,定額管理可強化水源的有效使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要大力實施節水行動,加大宣傳,從生活中杜絕水資源的浪費,有序推進節水型城市的建設;培育耐旱作物,發展節水農業,減少大水漫灌,推進節水型社會的發展。同時要有序的將中深層地下水取水井陸續關閉,防止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中深層地下水其更新速度慢,其污染主要來自城市的污水排放及工廠排放,完善城市污水處理排放系體系,防止因污水排放下滲,造成地下水水質遭到污染。
水體組成:
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各種可以被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
目前人類利用的主要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只占淡水總儲量的0.3%
分類 | ? | 備注 | |
空間分布 |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 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
水循環周期 | 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 | 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 |
利用程度 |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 其它 |
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環境中以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形式相互轉化,形成各種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稱為水圈。
分類 | ? | 備注 | |
空間分布 |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 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
水循環周期 | 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 | 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 |
利用程度 |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 其它 |
類型 | 定義 | 補給 | 主要特征 |
潛水 | 埋藏在第一個隔水層之上 | 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空氣中水汽進入地下凝結而成 |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從高處向低處滲流;水量不穩定;水質易受污染;埋藏較淺 |
承壓水 | 埋藏在上下兩個隔水層之間,承受一定壓力 | 潛水 | 有承壓水面,承受壓力,水的運動取決于壓力的大小,可從低處向高處滲流;水量穩定;水質不易受污染;埋藏較深 |
陸地水體的關系特征:
水體相互關系 | 圖解 | 說明 |
大氣降水與河流水 |
![]() |
大氣降水是陸地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以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 |
冰雪融水與河流水 |
![]() |
冰川儲存固態水,輸出液態水,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氣溫變化而變化 |
地下水與河流水 |
![]() |
河流水與地下水有互補關系,A 圖河流水補給地下水,B圖地下水補給河流水 |
湖泊水與河流水 |
![]() |
湖泊對河流徑流有調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補給河流水,人工湖泊——水庫的調蓄作用更明顯 |
水體的類型: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96.53%。
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
陸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陸地淡水:冰川是主體(2/3)
水體之間的關系:
從水的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系。
陸地水體的關系特征: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是指它們之間的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系。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大氣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陸地水體的最主要補給形式;冰融水可補給河流水及其他陸地水體;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補給關系。
類型 | 定義 | 補給 | 主要特征 |
潛水 | 埋藏在第一個隔水層之上 | 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空氣中水汽進入地下凝結而成 |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從高處向低處滲流;水量不穩定;水質易受污染;埋藏較淺 |
承壓水 | 埋藏在上下兩個隔水層之間,承受一定壓力 | 潛水 | 有承壓水面,承受壓力,水的運動取決于壓力的大小,可從低處向高處滲流;水量穩定;水質不易受污染;埋藏較深 |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